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3)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扩展资料

信息社会八个要点

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

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

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

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

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

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

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信息社会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信息社会的特点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2、信息社会的经济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

3、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

4、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5、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信息社会存在的问题

1、信息污染

主要表现为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序、信息缺损、信息过时、信息冗余、信息误导、信息泛滥、信息不健康等。信息污染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像环境污染一样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信息犯罪

主要表现为黑客攻击、网上“黄赌毒”、网上诈骗、窃取信息等。

3、信息侵权

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侵权,还包括侵犯个人隐私权。

4、计算机病毒

它是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通过拷贝、网络传输潜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时机成熟时发作。发作时,轻者消耗计算机资源,使效率降低;重者破坏数据、软件系统,有的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或使网络瘫痪。

5、信息侵略

信息强势国家通过信息垄断和大肆宣扬自己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其他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社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31
信息社会具有哪些特征
  在8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较为流行的说法是“3C”社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到了9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又加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等条件。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信息社会的八大特征
  1、经济增长方式的高度集约化
  2、劳动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企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灵活化
  4、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个人自主化
  5、信息化经济导致经济的全球化
  6、信息经济可能成为环保经济
  7、政府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和公开化
  8、军事技术和未来战争的信息化
第3个回答  2019-01-18
“信息化”的概念在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一般认为,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
从内容上看,信息化可分为信息的生产、应用和保障三大方面。信息生产,即信息产业化,要求发展一系列信息技术及产业,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技术,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信息应用,即产业和社会领域的信息化,主要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大大提高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和升级,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社会体系和社会文化发生深刻变革。信息保障,指保障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和安全机制,使人类能够可持续地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信息传播途径和信息能力教育等。
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8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较为流行的说法是“3c”社会(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3a”社会(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和“4a”社会(“3a”加农业自动化)。到了90年代,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又加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的普遍采用等条件。
具体而言,有如下三方面的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4)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第4个回答  2017-10-26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2)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2)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3)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