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过程资料100字

如题所述

红军长征的过程:

1、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2、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3、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6、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26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第3个回答  2021-04-09
成为第5位粉丝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第4个回答  2020-02-01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