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员工的奉献热情

如题所述

无私奉献”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激励了无数劳动者。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本身的含义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社会人情变迁、企业竞争压力、自身的观念变革等种种因素中,已经渐渐淡出职场人的视线。

作为现代职场人,如何看待争取与奉献之间的平衡?“无私奉献”在今天是否还存在?当前职场是否还需要奉献精神? 近日,某国内领先的网络招聘企业,面向京津沪、京津沪、珠江三角洲及东南沿海、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3000名职场人士,进行一次主题为“职场奉献精神”的专业调查。

六成劳动者认同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的涵义很多,如不计得失、同甘共苦、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根据中华英才网调查,31%的受访者认为身在职场,应当“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25%的受访者表示应当和同事“同甘共苦”;22.4%的受访者表示了自己价值观中,应当以“公司利益为上”的观点;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与同事关系的调查中,50%的受访者选择了“亦敌亦友”;另43%的职场人士表示“同事即战友”,希望和同事为这一个目标共同奋斗;还存在6%的受访者表示当前部门同事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针对受访者是否认同“奉献精神”的调查显示,总计80%的受访者认为职场需要具有奉献精神;另外20%的职场人士则表示“市场经济时代,谈无私奉献有点过时”。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某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认为,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奉献精神”持认同态度,无论从企业人力资源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都是令人鼓舞的消息;另一方面,激烈竞争的职场环境对“无私奉献”精神产生负面影响,紧张的同事关系可以映射企业从管理到业务各个层面的基本状况。

七成受访者在当前企业不会无私奉献

针对“您所在的公司能否令您甘愿无私奉献”的调查结果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本次调查显示,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否“奉献”,还要看企业是否“值得”;43%的受访者表示“无私奉献”是自己的“内在品质”,无论到哪里,都会坚持这种品质。

对于员工如何处理与公司之间关系,63%的被调查者表示应当以公司为重;27%的受访者表示和公司之间是“各取所需”的关系。值得关注的是,当问及“是否愿意为所在公司无私奉献”时,受访者并没有表现出原本的“奉献精神”,超过7成的受访者表示“不能够”或“说不好”,只有27%的受访者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如果说所外因决定内因,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激发员工的奉献热情。

某网人力资源专家欧阳晖表示:受访者从价值观出发,表示出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支持,然而面对当前工作环境,却做出了几乎相反的选择,这一情况值得引起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层深思。具有奉献精神和归属感的员工,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应当重视薪酬、绩效、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为员工提供一个“快乐奉献”的工作氛围。

如何让奉献精神遍地开花?

任何行业和企业都有一些甘于奉献的员工,他们不计名利不求回报,是职场企业的活雷锋。本次调查中,接近3成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身边存在这样的“活雷锋”;接近60%的受访者表示这些“活雷锋”们“对同事、公司、周围的人都尽心尽力,可谓任劳任怨”,而对于这些甘于奉献的人们的看法, 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自身要求完美”,34%认为是“得到肯定,以求助人为乐的快感”;受访者中没有任何人感觉“活雷锋”是为了出风头、拍马屁。但受访者普遍对未来职场奉献精神并不看好, 56%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职场奉献精神将越来越少,人们只会越来越看重自己的利益。 在湖北群艺用积分的换算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同时,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也许会有人产生疑问,积分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会不会出现员工任何举措都是为了获得积分,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积分却鼓励了员工的奉献精神。积分制管理的核心就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出发,而奉献也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只不过在奉献的过程中出于人性的考虑寻求积分这种虚拟回报,积分用到极致的时候,它在完成积分的过程中,实现积分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做出贡献,也就是奉献了。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