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科技,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那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怎样反驳

我是反方的
还有1、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2、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
3、如果没有科技,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那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人们在研究科技的时候,不也在保护环境吗,那有怎么能说研究科技就一定破环了环境呢?
4、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5、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6、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7、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谢谢,说得好追加30分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陈说

正方一辩: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反方一辩: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在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带来的种种罪证.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幅面影响,试问没有了美好的环境人类该怎么舒适生存呢?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终将会被科技所毁灭.

主持人:好,节下来请双方二辩陈述己方观点

正方二辩: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

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着一系列你们所谓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否认,试问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主持人:好刚才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陈述,节下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3分钟的时间,请好好珍惜!有正方3辩开始

正方三辩: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所提的只不过是假设罢了.请回到现实中,试问如果没有科技的阻挠又和需现在费这么大力气去宣传保护环境呢?再说现在的网络问题正是大家所苦恼的,网络是许多本该是祖国幸福的花朵的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你说网络虽然可以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可是这么一个小优点又怎能和祖国的未来相比呢?

正方四辩: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有何必抓住网络这个问题不放呢?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网络问题事关重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靠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把少年引入歧,网络害得多少少年无法自拔,倘若祖国的下一代都沉迷与网络,那么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梦想又怎么实现呢?请问对方辩友.

正方一辩: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反方二辩:在原始时代,人类只需地表面的资源就能生活,只需要溪水,树上的果子,草籽等生活资源也能其乐浓浓啊.后来出现了工具 ,然后养殖,资源利用到破土一尺,再后来煤矿,金属等资源深入到底下100米,再后来深入5000米,人类加速的向地球深层索取资源,当人类利用地核资源时,地球也就到了灭绝的时候了,对方辩友,这足以说明科技发展总有一天回毁灭地球的,到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正方辩友: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

主持人:三分钟以到,刚才经过双方的激烈角逐,也应该有所总结了,现在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先来.

正方四辩:谢谢主持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

反方四辩: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再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所以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

主持人:辩论结束!对于“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双方辩手都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我来做个总结,科技发展确实给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应治理由此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1
梅毒婴儿 《财经》记者 严冬雪 实习生 韦雪[2010年05月23日]
中国梅毒患者、尤其是新生梅毒婴儿数量急剧增长;而在控制母婴传播方面,与防控艾滋病相比,针对梅毒的投入远为不够
马尔代夫无望自救 《财经》实习记者 凌馨[2010年05月23日]
世界上第二个气候灾难国正在内外两条战线上全力保卫自己的国土,但这注定是它不能独立应对的一场战争
华北地裂难遏制 《财经》记者 王莉萍[2010年05月23日]
日渐加剧的华北地裂缝灾害对农村生活和国家重大工程均产生了影响,然而科学界尚未找到治理这类灾害的有效方法
垃圾焚烧突围 《财经》记者 孙滔[2010年05月23日]
政府与公众沟通不够导致民众对垃圾焚烧过度恐惧;但争议并不能阻止焚烧技术在未来成为主要垃圾处理方式
南水北调综合征 《财经》实习记者 韦雪[2010年05月09日]
用一项水利工程补偿另一项水利工程的背后,凸显的是水权补偿体系的缺失。不完善的流域管理体系已成为中国调水工程的阿喀琉斯之踵
“亚洲硅城”病源 《财经》记者 孙滔 方玄昌[2010年04月25日]
亚洲第一的硅生产企业爆发出中国迄今最大的职业病事件,其背景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冲动与环境健康代价之间的艰难选择
狂犬疫苗:危险的翻版? 《财经》记者 孙滔[2010年04月11日]
假如江苏延申最终被证实与大连安迪的操作手法相似,这将成为一起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解析“南旱北寒” 《财经》特约作者 韦雪[2010年03月29日]
西南大旱和北方冷冬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间接原因可能是已经形成的厄尔尼诺效应,科学家接下来的预期是:2010年或将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再释转基因 《财经》特约作者 孙滔[2010年03月29日]
民众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经济学家关心的是转基因技术的专利所有权问题;而在转基因研究者眼中,这两者早已不是问题
动物谱系的价值 《财经》特约作者 王莉萍[2010年03月29日]
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种动物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珍贵程度;但在中国,包括东北虎在内的许多珍稀动物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谱系
哪种地震更致命 《财经》特约作者 王莉萍[2010年03月14日]
影响地震的一系列因素,决定了震级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并不一定成正比
转基因水稻安全解析 《财经》记者 吴金勇[2010年02月28日]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经历了十年的安全评估,其中复杂的程序却一直不为人所知
剖腹产集体感染疑云 《财经》记者 李微敖[2010年02月12日]
17位产妇在剖腹产手术后感染了非结核分枝杆菌。医疗事故的背后,是基层医院基础设施不足和中国高剖腹产率的隐忧
共治气候变化 《财经》记者 钱亦楠[2010年02月12日]
法国环境部长博洛:“每个政府都有一定的局限,既要向其国民作出解释,也要考量背后的经济利益”
苏州正己烷中毒调查 《财经》记者 鄢建彪[2010年01月31日]
在电子产品行业被大量应用的有机溶剂,正造成严重的职业病问题
陕西柴油泄漏危机 《财经》记者 朱弢[2010年01月18日]
数百人组成的抢险队伍,数十道拦油设施,成吨的凝油剂,中国最先进的吸油船,最终没有完成对油污的完美阻击
“碳捕获”中国开局 《财经》特约作者 闫岩[2010年01月03日]
CCS技术并非想像的遥远,但在中国还面临技术、资金、政策等诸多挑战
哥本哈根之后阴晴未定 《财经》记者 钱亦楠[2010年01月03日]
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将迎来更多复杂局面
哥本哈根未竟之业 《财经》特派记者 钱亦楠 发自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12月21日]
在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碰到了一个瓶颈;之后如何迎来峰回路转,需要运气,更需要勇气
迎接新的低碳生活 曹远征/文[2009年12月21日]
哥本哈根会议最大的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气候会议,而是全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开始
角力哥本哈根 《财经》记者 钱亦楠[2009年12月06日]
在通往哥本哈根的路上,围绕资金、技术和历史责任,美国、欧盟、中国、印度等展开了复杂的角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大阵营的博弈也“精彩纷呈”
通往哥本哈根的科学之路 Stephan Ramstorf/文[2009年12月06日]
多数国家现在同意全球变暖应当控制在两摄氏度的范围之内。但这已经成为一个极端艰苦的挑战
哥本哈根没有悬念 《财经》特约撰稿人 吴越佳[2009年11月22日]
立场与利益如此冲突的国际社会各方,能达成多少实质协议,存在变数
谁是下一个马尔代夫? 《财经》记者 林密[2009年11月22日]
南、北极的冰川和冰盖会加速融化,纽约、上海、孟买等都将被海水淹没
森林如何长绿 《财经》记者 于达维[2009年11月06日]
森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如何平衡?以FSC为代表的认证体系或许是可行之路,中国亦应融入这一潮流
甘肃应对“气候贫困” 《财经》记者 张瑞丹[2009年10月25日]
持续并不断加剧的干旱灾害,使得中国西北地区的脱贫之路,正在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
中美共治气候变化 《财经》记者 王宇 钱亦楠[2009年10月25日]
处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风口浪尖的中美两国,需要找到更多的领域来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并行
《京都议定书》悬念 《财经》特派记者 曹海丽[2009年10月11日]
一旦发达国家单方面决定脱离《京都议定书》另起炉灶,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或许将更加渺茫
谁在反对美国气候法案 《华尔街日报》记者 斯蒂芬·鲍尔(Stephen Power)[2009年10月11日]
近期一些企业脱离美国商会的现象,令环保主义者欢呼雀跃
航空减排大限在望 《财经》记者 徐超 驻香港记者 王端 实习记者 张丽华[2009年09月26日]
从2012年开始,中国所有飞行欧盟航线的11家航空公司都将戴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紧箍咒”。对于更多的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预警信号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弊”: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
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
3: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4: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5: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利”: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第2个回答  2010-06-01
生活在原始的社会,虽然没有现在的条件好,但是,条件再好,它危害了人的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生命和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假如你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健康要环境要条件有什么用?如果你失去了生命,环境再好,你也享受不到。
核武器的发明是一个福音,可是他在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时,同样也是多少人们失去了家园啊!广岛就因为核武器的诞生而变得一片废墟,使整个广岛的幸存者寥寥无几,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人,还因为核辐射而得了各种各样的绝症,这,难道就是你们认为的利大?
在原始的社会,不会有电视电脑,不会有空调冰箱,但是,有时间最难得的健康呀!
空调会带来凉爽,但是空调病不正是当今的一大机械病吗?
汽车使人的出行方便,可是汽车尾管排放的气体中的可吸入颗粒,也使百分之八十的人的成为肺癌患者呀!
同学们,健康和享受哪个重要?恐怕同学们都认为是健康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20
我是反方的
还有1、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2、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作何解释?不用解释!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
3、如果没有科技,说不定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那环境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人们在研究科技的时候,不也在保护环境吗,那有怎么能说研究科技就一定破环了环境呢?
4、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
5、你说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你说科技发展产生了白色垃圾、你说科技发展形成了气温变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后面的阴影就越暗,但就凭这些你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世异则是事异”时代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再说大气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预防预案;白色垃圾,统一处理;汽车尾气造成气温变暖科学家们也研发了太阳能汽车。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不是科技在发展吗?
6、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在请问,如果你给主席写信,说建议停止一切科研活动,大家是送给你鲜花,还是那板专拍你
生活在原始的社会,虽然没有现在的条件好,但是,条件再好,它危害了人的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生命和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假如你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健康要环境要条件有什么用?如果你失去了生命,环境再好,你也享受不到。
核武器的发明是一个福音,可是他在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时,同样也是多少人们失去了家园啊!广岛就因为核武器的诞生而变得一片废墟,使整个广岛的幸存者寥寥无几,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人,还因为核辐射而得了各种各样的绝症,这,难道就是你们认为的利大?
在原始的社会,不会有电视电脑,不会有空调冰箱,但是,有时间最难得的健康呀!
空调会带来凉爽,但是空调病不正是当今的一大机械病吗?
汽车使人的出行方便,可是汽车尾管排放的气体中的可吸入颗粒,也使百分之八十的人的成为肺癌患者呀!
同学们,健康和享受哪个重要?恐怕同学们都认为是健康吧!
第4个回答  2010-06-01
梅毒婴儿 《财经》记者 严冬雪 实习生 韦雪[2010年05月23日]
中国梅毒患者、尤其是新生梅毒婴儿数量急剧增长;而在控制母婴传播方面,与防控艾滋病相比,针对梅毒的投入远为不够
马尔代夫无望自救 《财经》实习记者 凌馨[2010年05月23日]
世界上第二个气候灾难国正在内外两条战线上全力保卫自己的国土,但这注定是它不能独立应对的一场战争
华北地裂难遏制 《财经》记者 王莉萍[2010年05月23日]
日渐加剧的华北地裂缝灾害对农村生活和国家重大工程均产生了影响,然而科学界尚未找到治理这类灾害的有效方法
垃圾焚烧突围 《财经》记者 孙滔[2010年05月23日]
政府与公众沟通不够导致民众对垃圾焚烧过度恐惧;但争议并不能阻止焚烧技术在未来成为主要垃圾处理方式
南水北调综合征 《财经》实习记者 韦雪[2010年05月09日]
用一项水利工程补偿另一项水利工程的背后,凸显的是水权补偿体系的缺失。不完善的流域管理体系已成为中国调水工程的阿喀琉斯之踵
“亚洲硅城”病源 《财经》记者 孙滔 方玄昌[2010年04月25日]
亚洲第一的硅生产企业爆发出中国迄今最大的职业病事件,其背景是欠发达地区政府在经济发展冲动与环境健康代价之间的艰难选择
狂犬疫苗:危险的翻版? 《财经》记者 孙滔[2010年04月11日]
假如江苏延申最终被证实与大连安迪的操作手法相似,这将成为一起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解析“南旱北寒” 《财经》特约作者 韦雪[2010年03月29日]
西南大旱和北方冷冬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间接原因可能是已经形成的厄尔尼诺效应,科学家接下来的预期是:2010年或将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年份之一
再释转基因 《财经》特约作者 孙滔[2010年03月29日]
民众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经济学家关心的是转基因技术的专利所有权问题;而在转基因研究者眼中,这两者早已不是问题
动物谱系的价值 《财经》特约作者 王莉萍[2010年03月29日]
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种动物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珍贵程度;但在中国,包括东北虎在内的许多珍稀动物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谱系
哪种地震更致命 《财经》特约作者 王莉萍[2010年03月14日]
影响地震的一系列因素,决定了震级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并不一定成正比
转基因水稻安全解析 《财经》记者 吴金勇[2010年02月28日]
中国的转基因水稻经历了十年的安全评估,其中复杂的程序却一直不为人所知
剖腹产集体感染疑云 《财经》记者 李微敖[2010年02月12日]
17位产妇在剖腹产手术后感染了非结核分枝杆菌。医疗事故的背后,是基层医院基础设施不足和中国高剖腹产率的隐忧
共治气候变化 《财经》记者 钱亦楠[2010年02月12日]
法国环境部长博洛:“每个政府都有一定的局限,既要向其国民作出解释,也要考量背后的经济利益”
苏州正己烷中毒调查 《财经》记者 鄢建彪[2010年01月31日]
在电子产品行业被大量应用的有机溶剂,正造成严重的职业病问题
陕西柴油泄漏危机 《财经》记者 朱弢[2010年01月18日]
数百人组成的抢险队伍,数十道拦油设施,成吨的凝油剂,中国最先进的吸油船,最终没有完成对油污的完美阻击
“碳捕获”中国开局 《财经》特约作者 闫岩[2010年01月03日]
CCS技术并非想像的遥远,但在中国还面临技术、资金、政策等诸多挑战
哥本哈根之后阴晴未定 《财经》记者 钱亦楠[2010年01月03日]
后哥本哈根时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将迎来更多复杂局面
哥本哈根未竟之业 《财经》特派记者 钱亦楠 发自丹麦哥本哈根[2009年12月21日]
在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碰到了一个瓶颈;之后如何迎来峰回路转,需要运气,更需要勇气
迎接新的低碳生活 曹远征/文[2009年12月21日]
哥本哈根会议最大的意义,不是一个简单的气候会议,而是全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开始
角力哥本哈根 《财经》记者 钱亦楠[2009年12月06日]
在通往哥本哈根的路上,围绕资金、技术和历史责任,美国、欧盟、中国、印度等展开了复杂的角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大阵营的博弈也“精彩纷呈”
通往哥本哈根的科学之路 Stephan Ramstorf/文[2009年12月06日]
多数国家现在同意全球变暖应当控制在两摄氏度的范围之内。但这已经成为一个极端艰苦的挑战
哥本哈根没有悬念 《财经》特约撰稿人 吴越佳[2009年11月22日]
立场与利益如此冲突的国际社会各方,能达成多少实质协议,存在变数
谁是下一个马尔代夫? 《财经》记者 林密[2009年11月22日]
南、北极的冰川和冰盖会加速融化,纽约、上海、孟买等都将被海水淹没
森林如何长绿 《财经》记者 于达维[2009年11月06日]
森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如何平衡?以FSC为代表的认证体系或许是可行之路,中国亦应融入这一潮流
甘肃应对“气候贫困” 《财经》记者 张瑞丹[2009年10月25日]
持续并不断加剧的干旱灾害,使得中国西北地区的脱贫之路,正在面临更加复杂的考验
中美共治气候变化 《财经》记者 王宇 钱亦楠[2009年10月25日]
处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风口浪尖的中美两国,需要找到更多的领域来实现减排与发展的并行
《京都议定书》悬念 《财经》特派记者 曹海丽[2009年10月11日]
一旦发达国家单方面决定脱离《京都议定书》另起炉灶,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或许将更加渺茫
谁在反对美国气候法案 《华尔街日报》记者 斯蒂芬·鲍尔(Stephen Power)[2009年10月11日]
近期一些企业脱离美国商会的现象,令环保主义者欢呼雀跃
航空减排大限在望 《财经》记者 徐超 驻香港记者 王端 实习记者 张丽华[2009年09月26日]
从2012年开始,中国所有飞行欧盟航线的11家航空公司都将戴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紧箍咒”。对于更多的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预警信号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弊”:环境污染.这个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显眼的坏处.
2:物种灭绝加快.这是由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捕杀所造成的.也属于科技发展的坏处.
3:人身安全越来越没保障.现在平均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犯罪行为发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与当下时新科技相关.尤其是枪械犯罪,更是让普通人民防不胜防.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战争所造成的破坏与损失以远远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灭亡的命运.
4:人类身体素质大不如前.随着科技发展,气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已经不再总是依赖自己的两条腿,因而现在的人类的身体素质和以前相比已经是不能相提并论.以前项羽"力拔山河气盖兮"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是不可能再出现.而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则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缩,使人类出现一个新的形态.
5: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利”: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回答者: c449966 - 二级 2010-6-1 20:02
企业(或其他组织)如果想要获得ISO14001证书,认证公司,新版ISO27000标准认证,首先需要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必要时可寻求咨询机构的帮助),在这个体系运行3个月之后,质量管理差,向第三方认证机构申请认证,认证机构按照公正、合理、规范的原则,对其建立起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如果合格,认证机构将发给证书,如果不合格,认证机构将开出不符合项,企业进行纠正,iso27001认证的必要性,然后企业进行跟踪审核,如果合格就颁发证书。目前,我国已有数十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企业在选择认证机构时可以综合考虑这些认证机构的认证水平、认证人员的业务能力、认证机构的信誉和可能为组织带来的增值效应以及认证费用等因素,然后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
回答者: chuqi105 - 一级 2010-6-1 21:01
生活在原始的社会,虽然没有现在的条件好,但是,条件再好,它危害了人的健康。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生命和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假如你没有了生命没有了健康要环境要条件有什么用?如果你失去了生命,环境再好,你也享受不到。
核武器的发明是一个福音,可是他在给人们带来了福音时,同样也是多少人们失去了家园啊!广岛就因为核武器的诞生而变得一片废墟,使整个广岛的幸存者寥寥无几,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人,还因为核辐射而得了各种各样的绝症,这,难道就是你们认为的利大?
在原始的社会,不会有电视电脑,不会有空调冰箱,但是,有时间最难得的健康呀!
空调会带来凉爽,但是空调病不正是当今的一大机械病吗?
汽车使人的出行方便,可是汽车尾管排放的气体中的可吸入颗粒,也使百分之八十的人的成为肺癌患者呀!
同学们,健康和享受哪个重要?恐怕同学们都认为是健康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