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简介

他是美国总统吗?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这些电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富兰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组织建立了“共读社”、“美洲哲学学会”、“北美科学促进会”、报社、图书馆、书店、医院、大学、消防队、地方民兵组织等学术、文化、医疗卫生、消防、治安组织和机构;他还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邮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统一的邮政系统.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成为北美殖民地有影响的人物.

他不仅善于解决自然科学里的专门问题和社会政治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还常常探索许多哲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他是自然神论者,认为精神依附于物质;他认为社会贫困的原因是劳动者必须养活寄生者;他酷爱自由和平,反对战争,痛恨种族歧视和奴隶制度,主张维护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当时最渊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

富兰克林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从殖民地向独立的资产阶级国家迈进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对独立战争的胜利和美国国家制度的初期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领导人物出席的奥尔巴尼会议上,他提出著名的“奥尔巴尼联盟”的计划,被会议通过,成为最早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联合这种思想灌输到殖民地人民头脑中去的人.

在宾夕法尼亚,他始终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业主①集团的横行不法作斗争.1757年,他代表州议会赴伦敦向英王请愿,要求业主交纳税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伦敦,要求英王保护殖民地利益,没有结果.其后,英国政府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镇压,激发了殖民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斗争.富兰克林的立场彻底转到革命方面.

宾夕法尼亚原为业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赐与威廉·宾的土地.后来,威廉·宾的两个儿子继承产业.业主在其领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长在内的官吏、否决议会议案、免交捐税等特权.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他担任宾州治安委员会主席,主持地方军委,并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宪法;他作为宾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陆会议,成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担任美国邮政部长,组织战争期间的邮政,成绩显著;在美军作战屡次受挫的情况下,他作为三人委员会成员同华盛顿会商,决定实行北美13州的总动员,使得独立战争得以坚持6年之久.

在英强美弱的局势下,殖民地人民必须争取外援.富兰克林奉大陆会议之命出使法国,争取美法结盟,共同对英作战.在当时复杂而不利于美国的外交环境中,他以美国必胜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心,巧妙灵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抓住有利时机,缔结了美法同盟盟约,争取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量外援,确保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后期,他参加并一度主持美英议和谈判,签订了有利于美国的英美和平条约,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战时外交使命.战后,他成为新生的美国第一任驻法特命全权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归国.

回国以后,他连续4年当选宾夕法尼亚州长.在美国宪法会议上,他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为了调解会议代表的意见分歧而提出的议会的两院制,成为美国的基本国家制度之一.

1788年后,他不再担任公职,但仍发表政论文章,以供政府采择,并致力于促进废除奴隶制的活动.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在他出殡的那一天,为他送葬的人数多达两万,充分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他的痛悼之情.同时,不仅美国国会决定为他服丧一个月,法国国民议会也决议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1.30—1945.4.12)是美国第32任总统,出生于纽约。父亲詹姆斯·罗斯福是一个百万富翁。母亲萨拉·德拉诺比父亲小26岁。罗斯福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0年任纽约州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副部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致残。1928年任纽约州长。1932年竞选总统获胜。执政后,以“新政”对付经济危机,颇有成效,故获得1936年、1940年、1944年大选连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美国采取不介入政策,但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以“租借法”支持同盟国。1941年底,美国参战。罗斯福代表美国两次参加同盟国“三巨头”会议。罗斯福政府提出了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得到了实施。罗斯福提出了建立联合国的构想,也得到了实施。63岁时由于脑溢血去世。

1905年,罗斯福与安娜·艾利诺结婚。艾利诺是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女,结婚时西奥多·罗斯福还在任职期间,总统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们有五子一女。

以下则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家庭情况。

安娜·艾利诺·罗斯福·多尔·伯蒂格·郝斯特德

罗斯福与安娜·艾利诺·罗斯福的第一个孩子,独女

生于:1906年5月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75年12月1日 死亡年龄:69岁零7个月

死因:癌症 教育:私立学校,康奈尔大学

职业:主妇,母亲,新闻作家

配偶:克蒂斯·迪恩·多尔;约翰·伯蒂格;詹姆斯·艾迪森·郝斯特德

子女人数:多尔2人;伯蒂格和郝斯特德无

作为富兰克林和艾利诺·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艾利诺7岁时随父母来到华盛顿,之后她继续就读于女校。艾利诺曾讲安娜受到的管制太严了,并承认这对孩子的教育毫无益处。因为母亲对如何带孩子一无所知,所以有时她会做蠢事。一次,艾利诺把小安娜放在铁笼中挂在屋外,她相信呼吸新鲜空气会对女儿的健康成长有益,可邻居对此大惊,威胁要号召大家反对虐待儿童。

1925年,安娜从学校毕业。她高高的个子,棕色的头发。专制的祖母萨拉·富兰克林把她带到国外,安娜当时不想上大学,这令祖母很满意,她警告安娜别当“学究”,以免因为男人害怕而成个老姑娘。但安娜不愁嫁不出去,事实上,她一生结了三次婚。

安娜没听祖母的劝告,而是决定上大学。她喜爱户外运动,也喜欢动物,于是,到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20岁时,安娜因嫁给大她10岁的股票经纪人克蒂斯·多尔而中止了学业。她向多尔解释为什么结婚时直言不讳:“我想结婚就结婚,因为我想逃避。”安娜所指的是母亲与祖母之间的拉锯战。可想而知,安娜的婚姻不会长久。她与丈夫在结婚六年并生有二子后离异。自此,安娜的父亲就任总统,全家搬到了白宫。

在父亲1931年首次竞选总统时,安娜遇到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约翰·伯蒂格,并爱上了他。虽然芝加哥论坛报坚决支持共和党,并在罗斯福任职期间猛烈攻击他本人及其政策,但报纸的态度并没有影响安娜和伯蒂格的结合。他们于1935年结婚。伯蒂格离开论坛报转而从事公共关系工作。此后在罗斯福的另一敌人威廉·兰道夫·赫斯特的帮助下,他当上了西雅图路透邮报的编辑。

赫斯特与罗斯福的关系受到公众的批评,安娜夫妇便离开了西雅图,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买了一家导购报纸,期望能将它办成日报。他们倾其所有投资办报,还向安娜的母亲和弟弟杰米借钱,但终究还是失败。他们的婚姻也宣告失败。伯蒂格离开了凤凰城,而安娜继续奋斗到1948年夏天。面对强烈的反对,安娜自卫道:“我喜欢与反动垄断作斗争,我痛恨他们现在这个国家的这么多领域内获胜。”1949年她与约翰离婚。伯蒂格再婚,但是1950年10月29日,他从纽约一家旅馆的七楼上跳楼自杀。

安娜不屈不挠,又重新开始。1952年她嫁给了詹姆斯·A·郝斯特德医生。郝斯特德医生对身心疗法非常感兴趣。安娜夫妇在加州过着平静的生活,偶尔去伊朗或华盛顿出游。作为福布莱特学者,郝斯特德医生也是华盛顿退伍军人管理局的一员。1960年这对夫妇在伊朗建了一所医学院。

这对夫妇后来回到纽约,1975年安娜因喉癌去世,葬在她的出生地海德公园。安娜和多尔的儿子把姓由多尔改为罗斯福。

詹姆斯·罗斯福

罗斯福和安娜·艾利诺·罗斯福的第二个孩子,长子

生于:1907年12月2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91年8月13日 死亡年龄:85岁零9个月

死因:中风,长期帕金森症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法学院

职业:商人,政治家,教师

配偶:贝西·库欣;罗麦乐·特丽莎·斯内德;格来迪斯·

艾琳·欧文斯

子女人数:库欣3人;斯内德和欧文斯无。

人称富兰克林与艾利诺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魅力、无尽的精力以及父亲演讲和雄辩的才能。詹姆斯26岁时父亲当选了总统。他在男子学校格罗顿预科学校毕业后上了哈佛大学,最后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完成学业。毕业后他进入了保险业。

被称为“杰米”的詹姆斯曾担任父亲在马萨诸塞州的竞选班子负责人,父亲当选总统后,杰米认为他也应该有责任为父亲新政府的成员任命提些建议。然而此举遭到公众的极力反对。于是杰米出走欧洲。他再次回到美国后,据传曾被考虑为总统秘书人选,但由于公众的强烈反对,富兰克林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但不管怎样,杰米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1935年,年近而立之年的杰米担任国家粮食发酵公司的总裁,生产工业用酒精。这次公众又从这位总统之子身上挑出了毛病,有传言说公司的后台与黑手党有联系,而且杰米是因为他的总统之子身份才当选的。杰米又成了众矢之的。他辞了职,声称因为时间冲突,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此后,杰米做为总统助理随父亲到南美洲参加了美洲会议。他的官衔是海军中校。此举又遭到非议,他又辞了职,但仍为父亲服务。

1938年杰米重操保险业,成为年轻人中有资产25—100万美元的“大款”。这次公众大怒。杰米在一次广播中发言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但他还是离开了保险业转向电影业,很快就做了格得韦恩电影公司的总裁,并最终创建了自己的电影厂而且生产了西部片。

二战中,杰米任海军上尉并被派到中东和远东任视察员。为了上前线,他不得不搬出父亲来迫使上级相信溃疡不会妨碍他执行任务。他是正确的。他不仅参加了战斗,还因勇敢获得了银星勋章,他随军转战瓜达尔卡纳尔、特拉瓦和中东太平洋地区。

1945年罗斯福总统去世。战争结束后,杰米离开部队回到加州担任民主党发言人。

马上,杰米与沃伦伯爵竞选加州州长一职,他没有成功,但他的政治生涯并未自此而告终。他不费吹灰之力便连续担任了六届洛杉矶国会选区的众议院议员,还于1965年至1966年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但他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一职务回到了商界,有争议的是他于1972年加入了尼克松的民主党一方。80年代他更加关注政治,并建立了国家保障社会安定和医疗委员会。

晚年,杰米回到加州并继续在各大学任职。他死于加州的新港湾。

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三个孩子,次子

生于:1909年3月18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09年11月8日 死亡年龄:8个月

死因:流感?

富兰克林与艾利诺的第三个孩子是第一个与父亲同名的孩子,他不足九个月就夭折了。可想而知,这给罗斯福家带来了多大的打击,这个孩子生长在一个有影响的家庭,他的早亡带来的痛苦不言而知。这位20世纪的总统巨人在1909年尚未成名,历史上也只记载了西奥多·罗斯福的一个并不富有的远亲家死了一个人,仅此而已。

艾略特·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四个孩子,第三个儿子

生于:1910年9月2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90年10月27日 死亡年龄:80岁零1个月

死因:心脏病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

职业:商人,士兵,作家

配偶:伊丽莎白·勃朗宁·多纳;鲁丝·约瑟芬·古金斯;费雅·爱默森;米诺娃·贝尔·罗斯;比波蒂

子女人数:多纳1人;古金斯3人;其他无

艾略特出生不久,父亲便入选纽约州议会。他是五个长大成人孩子中的第三个,在海德公园长大。和其他兄弟一样,他也上了格罗顿预科学校,但是他打破家庭传统,并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开始了工作。他进入了广告界,在父亲任总统前已小有成就。

艾略特一直对飞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成了飞行界的著名专家。正是这一爱好使他与安东尼·弗尼偶然相识,而当艾略特替德国弗克飞机制造商说话时则引来了头条新闻,并给罗斯福的敌人提供了借口攻击罗斯福。由于这一丑闻,艾略特回到了广播界并在第二个妻子的家乡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斯的一个农场定居下来。他的第二个妻子是这里的继承人鲁丝·约瑟芬·古金斯。

美国加入二战前,艾略特被任命为美国空军上尉,他再次打破了罗斯福家族参加海军的传统,尽管他的兄弟和西奥多叔叔在海军熟人很多。二战中他被授予美国空军奖章、荣誉军团勋章,及空军荣誉十字橡树勋章。他还受命担任英国空军司令,获得了法国荣誉勋章和戴高乐棕榈勋章。但当国会讨论将艾略特提升为准将时,南达科他州的参议员布什菲尔德反对说:“罗伯特·E·李将军在军中服役36年才被提升为准将,艾森豪威尔30年,波什宁将军24年,麦克阿瑟将军21年。”但虽有异议,艾略特服役四年后还是被升为了准将。

布什菲尔德的观点被新闻界加以发挥渲染。报纸上讲艾略特的狗从欧洲回来受的待遇都比那些没有总统父亲的下层士兵强。据传艾略特为把狗带回来还撞伤了一个士兵。新闻界为狗的事还专门集会了一天。

艾略特的生活也总是充满矛盾。据披露,战前,他在1939年借了20万美元而只偿还了4000美元。又据传因为他是总统的儿子,余下的债被抹掉了。艾略特为自己辩解说那20万是他妻子的,经国会听证会审议也毫无结果。

战后,艾略特在葡萄牙养了一阵阿拉伯马。60年代他回到美国并被选为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湾市市长。

另一段时间,他在《赫斯特报》任飞行编辑。这一职业成了他生活平衡的支点。1946年他的头一部关于父亲的书《他所看到的》出版。书被认为大部分并不是为罗斯福添彩,伦敦的一位评论家甚至讲这本书除了证明伟人经常有愚蠢的孩子外,什么都没有。但是,事实证明这位评论家错了,不论是他对书的评论还是对艾略特在机械方面的兴趣的评论都是错误的。艾略特又写了13本书,同时还发展了许多其他的爱好。书的风格和主题常常遭到批评,有时他在书中关于家庭成员生活细节的详尽描述使得兄弟姐妹不得不公开否认。另一本书中他又把母亲艾利诺描写得像警犬安吉拉·兰斯布瑞一样来解决白宫里的问题。

在周游世界并不时更换居住地后,艾略特在亚利桑纳州斯科特斯代尔去世。虽然是总统的儿子,很难想象同时期的其他人能像他一样成功地对付因身为总统之子而受到的攻击。在细细品味了人生之后,艾略特离开了人世。

小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五个孩子,第四个儿子

生于:1914年8月17日

出生地:佐治亚州新布朗斯维克市坎波白罗

卒于:1988年8月17日 死亡年龄:74岁

死因:不明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

职业:律师,政治家

配偶:埃塞尔·杜邦;苏珊娜·普尔林;费利卡·什夫·瓦博格·萨诺夫;帕特西亚·欧克斯

子女人数:杜邦2人;普尔林2人;其他无

1933年父亲任总统时,小富兰克林已近19岁。同年他从格罗顿毕业并显示了他在学业和体育方面的才能。小富兰克林去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旅行了一圈后,回来进了哈佛继续学习。

由于新闻界一直在捕捉罗斯福家的消息,小富兰克林的大学生活便成了他们的目标。他们试图从中找到些有趣、逗人甚至是丑闻的消息来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小富兰克林讨厌对他私生活的这种干预。他天生不是怕事的人,一次他抓住一个记者的相机当场摔了个粉碎,从而为缺少富兰克林的消息的报界创造了一个故事。

1937年,小富兰克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追到了埃塞尔·杜邦。杜邦家族瞧不起富兰克林的父亲。由于这一婚姻颇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味道,公众对其中的细节更是贪求。新婚中的富兰克林不仅完成了哈佛的学业,还在弗吉尼亚法学院获得了法学位。他开始在华尔街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年薪2000美元。这在当时也是少得可怜的,但在大萧条时期有份工作已很不错了。

和同时期的其他人不同,小富兰克林终生坚持为社会公益事业效力,并没有在发财后就放弃。1965年他被约翰逊总统任命为机会均等委员会主席。他的社会意识促使他从事公共事业,反对种族歧视,并为提高老兵待遇而努力。杜鲁门总统任命小富兰克林为美国人权委员会成员。年轻的小富兰克林还参加过竞选,1949年到1954年他当选为纽约市20区的自由民主党议员。1966年他竞选纽约州长失败。

小富兰克林作为海军军官在二战中也载誉而归,他指挥一艘护航驱逐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场作战。他获得了银星勋章、红心将章及其他许多荣誉。

这位美国最有名的总统之子不仅政绩出色,而且在商业上也有成就,他曾拥有莫亚特汽车公司在美国的经销权。但虽有财富,他的四次婚姻使他在美国社会认可的“蓝皮书”——社会登记中被除名。虽然有如此显赫的家庭背景,社会“蓝皮书”一度认为他的行为让人无法接受。

小富兰克林回顾他的生活时说,作为总统的儿子并未影响他的生活:“美国没有贵族家庭,只有显赫家庭。”他认为每一代人都应靠勇气和才智独自成功。

约翰·阿斯平沃尔·罗斯福

罗斯福夫妇的第六个孩子,第五个儿子

生于:1916年3月13日 出生地:纽约海德公园

卒于:1981年4月27日 死亡年龄:68岁零1个月

死因:心脏病

教育:格罗顿预科学校,哈佛大学

职业:商人

配偶:安妮·林赛·克拉克;艾琳·波得·麦克阿尔平

子女人数:克拉克3人;麦克阿尔平无

1933年约翰7岁时,父亲就任总统,他和罗斯福家其他的孩子一样,很快就因调皮捣蛋出了名。他的母亲却说这个小儿子是“我的孩子中最守规矩的”,当时(1937年),他们正在欧洲旅游,约翰被控把香槟喷到堪尼斯市市长的脸上,并用一束花打了市长。

回到美国不久,约翰便与波士顿初入社交界的安妮·林赛·克拉克结了婚。婚礼在马萨诸塞州举行,规模盛大,一路上聚集了3万观者。婚后,约翰在波士顿的一家进货店做事,周薪18.50美元。报界很赞赏这个年轻人的行动,并把他与其他富商的孩子对比。一家报纸这样写道:

罗斯福家的小儿子约翰·罗斯福幸福地成家后独立生活。他找了份工作,并将学习经商。这远比加入纨绔子第的行列、在鸡尾酒会中荒废光阴、挥霍父母的钱财(像许多人那样)要强得多。

美国加入二战后,约翰参加了海军直到战争结束。父亲在战争即将结束时去世,而约翰当时不在美国。此后他回到美国又开始经商,任费连子公司下一家服装连锁店的经理。约翰的私生活不同于家庭其他成员。1947年他的名字突然出现在《生活》杂志上,伴之以一幅约翰在公司的大照片。

除了1957年回到纽约时他试图竞选市长外,约翰对政界不太感兴趣,这不同于其他从政的兄弟们,但他在幕后支持他人。在纽约,他担任巴奇·哈赛·斯图尔特盾牌徽章公司的副总裁,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为慈善事业集资上,包括建立小儿麻痹基金会,因为他父亲即因此而落下残疾。

让人惊奇的是罗斯福的这个小儿子晚年却对政治更感兴趣并支持共和党。他还全力支持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和里根总统以及纽约的洛克菲勒和杰维斯,与邻近的新泽西州相竟争。罗纳德·里根刚上任,约翰便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

残疾

disability;handicap

一种心身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由于躯体功能或精神心理的障碍,不能或难以适应正常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因病致残称病残。因伤致残称伤残。构成残疾的要素主要有3个:①有由于疾病或外伤所导致的一种现代医学条件下尚无法使之完全“复原”的器官或组织的“终局状态”。这种终局状态的存在,是残疾的病理要素,又称病理损害。这是残疾的必备要素。②有病理损害导致的躯体生理功能或精神心理功能的低下或丧失。这是残疾的生理功能障碍要素。③有由于生理功能障碍或病理损害造成的在完成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相适应的社会角色方面的困难,这是残疾的社会角色障碍。又称社会功能障碍、社会环境障碍。狭义的残疾人主要指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或以社会角色障碍为主的残疾者,他们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残疾对象。广义的残疾人实际上指生理功能残疾人。广义的残疾也泛指生理功能残疾。残疾人应当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在家庭生活、教育、就业、住房、参加政治社团、利用公共设施、谋求经济自主等方面,有权充分参与社会并获得和健全人同等的机会。”这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宣言》(1978.12.9)规定的基本宗旨。

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或使之在早期消除是《联合国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1983~1992)》中规定的首要任务和目标。首先要建立地方的致残原因流行学的动态分析和研究系统。对致残的10大原因(疾病、遗传变异和先天畸形、营养不良、药物毒物伤害、社会和家庭变革中的心理冲击、交通事故、职业病和职业劳动事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战争)进行有地区针对性的逐年的统计分析,为地区具体的预防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两个方面,推行综合性的两级预防方案,并使之逐步落实。儿童残疾预防的关键是控制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严格控制近亲结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妊娠遗传学检查,是预防工作的中心。
弗兰克·罗伯特
生于:1839年8月27日
出生地:新军布什尔康科德
卒于:1843年11月14日
死亡年龄:4岁零3个月

人们对富兰克林和简·皮尔斯的前两个儿子几乎一无所知,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两个儿子的不幸夭折导致了简的精神错乱,她坚持不再让皮尔斯卷入华盛顿的政治事务中。
但简的一切防备都没有用。她终于说服丈夫辞去参议院职位搬回新罕布什尔,认为那里会更安全,但第二个儿子还是死了。
当她唯一的另一个儿子本尼惨死于铁路事故时,她那本来就脆弱的神经彻底崩溃了。身为国家第一夫人的她无法接受孩子们的死亡,终日对着死去的孩子喃喃自语。她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白宫的起居室里,对丈夫的政治活动恨之入骨,从不介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2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从事肥皂和蜡烛制造。由于家庭贫寒,从8岁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学,他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他常常去找别人或书店借书,利用深夜读书,清晨就去归还。他曾以笔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他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知识,还辗转到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1岁时,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组织工人、技师、鞋匠、瓦匠、诗人等每周星期五来讨论哲学、科学、技术、文艺问题。这个团体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25岁时他又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以后发展为北美公共图书馆。45岁时,他又创办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与富兰克林有关。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1785年他出使法国,他的科学声誉和广博的知识,十分有利于他的外交使命,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美法联盟。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议长。他积极反对压迫和奴役黑人,积极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在他的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同年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国院土。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学方面。这在他的一生中只占十年左右。1743~1744年间,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土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 Cdlinson)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克林和费城哲学会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许多电学实验和理论探索。

富兰克林在电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通过实验,他对当时许多混乱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充放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理。他曾把多个莱顿瓶联结起来,储存更多电荷。他用实验证明莱顿瓶内外金属箔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1747年5月25日他在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多余或缺少这种电流质。他还认为摩擦起电只是使电荷转移而不是创生,所生电荷的正负必须严格相等——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电荷守恒定律。他利用这一理论说明了带介质的电容器原理。

富兰克林的第二项重大贡献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彻底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1749年,他的夫人丽达在观看莱顿瓶串联实验时,无意碰到莱顿瓶上的金属杆,被电火花击倒在地,卧病一周,使他更坚定了探讨雷电实质的决心。他一方面列举了12条静电火花与雷电火花的相同之处,一方面通过岗亭实验和风筝实验(1752年6月)给予实验证明。他的一封封书信通过柯林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开始时受到的是嘲笑、怀疑,后来他的论文集《电学实验与研究》出版,特别是风筝实验的报告轰动了欧洲,使人们看到电学是一门有广大前景的科学,避雷针也成了人类破除迷信征服自然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推动了电学、电工学的发展。

富兰克林对大自然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研究过物体(尤其是金属)的热传导、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利用蒸发取得低温的方法;他还研究过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在横渡大西洋时,他观察了海湾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测量了海水的流速和温度等等。

作为发明家,他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等。

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逝世,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而绝口不提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Ann-Robert Jacques Turaot)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 1928年任纽约市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
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8个基地。
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8日开会,4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

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总的说来,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毕竟是很高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1-22
他不是总统,却是非常非常伟大得人
富兰克林(1706~1790)Franklin,Benjamin

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17日生于波士顿,1790年4月17日卒于费城。父母都是英国移民,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他于12岁到印刷所里当学徒,从那时起,长期未脱离印刷工作。1727年富兰克林组织一个社团,这是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的前身。1731年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37~1753年任费城邮政局长。约在1744年开始从事电学的研究。1751年创办了费城学院(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1753年,获科普利奖章。同年,他还 获得 哈佛 大学、耶鲁大学 的荣誉学位 。
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69年当选为美利坚哲学会会长。1772年他还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
他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之一。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积极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促成了美、法同盟的建立。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的代表,参加起草了美国宪法。他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富兰克林是第一个在纯科学领域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是美国电学研究的先驱者。他对电学的研究结果统一了当时混乱的电学知识。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对说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如电荷的产生、电荷的移转、静电感应等)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最初,他热衷于发明设计小器件,这给他以后的电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1745年起他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器械进行了各种大胆的新的电学实验。通过实验,富兰克林首先提出电学史上一项重要的假说:电的单流质理论。富兰克林第一次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表示两种电荷的性质;同时还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更重要的是,富兰克林提出了电的转移理论。以后,这个理论发展为电荷守恒定律,这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1747年,富兰克林对莱顿瓶进行了研究,阐明了电容器的原理。在1749~1751年间,富兰克林仔细观察和研究了雷、闪电和云的形成,提出了云中的闪电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摩擦所产生的电性质相同的推测。1750年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这一建议首先于1852年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 。1752年他在费城进行了震动世界的电风筝实验,证明了他的“闪电和静电的同一性”设想。富兰克林还研究了带电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不规则带电导体中的电荷分布;感应起电现象等。富兰克林创造了许多电学方面的专门名词。富兰克林相当广泛地研究和观察自然现象。他还阐述了热传导理论;研究过利用蒸发取得低温的方法;近代通风的方法 ;各种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墨西哥湾流速和温度的测量以及北美洲风暴运动的方向等等。富兰克林著名的发明有摇椅、双焦距眼镜、宾夕法尼亚火炉、高架取书架等等。

富兰克林在哲学上拥护自然神论,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客观性。他也是最先有意识地用劳动时间来确定生产价值的人。富兰克林预言美国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平均每25年增长 1 倍。这预言已为美国政府在上一世纪的人口普查所证实。富兰克林电学著作和论文有:《电的实验与观测》、《对于导电物质的性质与效应的见解和推测》、《在美国费城所进行的关于电的实验与观测》、《论闪电与静电的同一性》等。
第3个回答  2006-11-22
美国历史有几个出名的“富兰克林”你说的是那个?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lin,1706~1790)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1706年1月27日生于波士顿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英国移民,从事肥皂和蜡烛制造。由于家庭贫寒,从8岁起只上了两年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他刻苦自学,他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他常常去找别人或书店借书,利用深夜读书,清晨就去归还。他曾以笔名Richard Saunders投稿,报纸编辑以为文章“出自名家手笔”。他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各种知识,还辗转到纽约、伦敦、费城等地流浪,在社会生活中学习。21岁时,他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青年自学团体“共读社”,组织工人、技师、鞋匠、瓦匠、诗人等每周星期五来讨论哲学、科学、技术、文艺问题。这个团体后来发展为1743年创立的美利坚哲学会。1769年他被选为该会的会长。25岁时他又在费城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以后发展为北美公共图书馆。45岁时,他又创办费城学院(即后来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作为政治家,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与富兰克林有关。他在北美独立战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是美国的创建人之一,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76~1785年他出使法国,他的科学声誉和广博的知识,十分有利于他的外交使命,在他的努力下,1778年缔结了美法联盟。1787年当选为制宪会议代表,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最高行政议长。他积极反对压迫和奴役黑人,积极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在他的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1753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科普利奖章,同年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的外国院士,1789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国院土。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学方面。这在他的一生中只占十年左右。1743~1744年间,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土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中激起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 Cdlinson)得知后,又给他寄来了大批书籍、电学著作和某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富兰克林和费城哲学会的朋友们一起进行了许多电学实验和理论探索。

富兰克林在电学上有许多重要贡献通过实验,他对当时许多混乱的电学知识(如电的产生、转移、感应、存储、充放电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清理。他曾把多个莱顿瓶联结起来,储存更多电荷。他用实验证明莱顿瓶内外金属箔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1747年5月25日他在给柯林森的信中,提出了电的单流质理论,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来表示多余或缺少这种电流质。他还认为摩擦起电只是使电荷转移而不是创生,所生电荷的正负必须严格相等——这个思想后来发展为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电荷守恒定律。他利用这一理论说明了带介质的电容器原理。

富兰克林的第二项重大贡献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彻底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恐惧。1749年,他的夫人丽达在观看莱顿瓶串联实验时,无意碰到莱顿瓶上的金属杆,被电火花击倒在地,卧病一周,使他更坚定了探讨雷电实质的决心。他一方面列举了12条静电火花与雷电火花的相同之处,一方面通过岗亭实验和风筝实验(1752年6月)给予实验证明。他的一封封书信通过柯林森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开始时受到的是嘲笑、怀疑,后来他的论文集《电学实验与研究》出版,特别是风筝实验的报告轰动了欧洲,使人们看到电学是一门有广大前景的科学,避雷针也成了人类破除迷信征服自然的一项重要技术成果,推动了电学、电工学的发展。

富兰克林对大自然有着广泛的兴趣。他研究过物体(尤其是金属)的热传导、声音在水中的传播、利用蒸发取得低温的方法;他还研究过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在横渡大西洋时,他观察了海湾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测量了海水的流速和温度等等。

作为发明家,他发明了高架取书器、老年人使用的双焦距眼镜、三轮钟等。

1790年4月17日他在费城逝世,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只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而绝口不提后半生的重要职务。但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Ann-Robert Jacques Turaot)却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 1928年任纽约市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
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8个基地。
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8日开会,4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

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总的说来,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毕竟是很高的。
第4个回答  2006-11-26
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0年至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参加了纽约律师考试合格后即辍学。 1910年任纽约市参议员,1912年连任。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1921年8月休假期间患脊髓灰质炎症,仍为民主党积极分子,由其妻代为参加会议。

罗斯福努力促进民主党内城、乡两派的团结。1920年作为詹姆斯·考克斯的竞选伙伴参加总统竞选失败。 1920年至1928年在纽约任律师。 1928年任纽约市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压倒多数选票获胜。
1933年就职时,美国大多数银行纷纷倒闭,工业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6%,失业人数达1300万,农民极为贫困。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表达了他对复兴国家经济的决心。因而怀抱各种不同政见的人都成为他的同盟者,其“新政”得以顺利实施。罗斯福使其政府成员在地理上、政治上均保持平衡,其中有自由派民主党员,也有保守派民主党员;有三位共和党员,还有一位女部长。他的立法计划面向广大选民,设法帮助美国经济中主要的利益集团,并争取共和党员的支持。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社会人民支持。第二届执政期间,尽管小有挫折,其新政中许多改革仍然受到大多数人欢迎。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8个基地。
1940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但主张对希特勒采取强硬手段者均支持罗斯福,结果罗斯福获胜连任第三任总统。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8日开会,4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他原拟参加预定于1945年4月27日在旧金山开幕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但自1944年以来健康情况每况愈下。 1944年在总统竞选中,罗斯福曾发挥其最后活力,战胜杜威州长,第四次连任总统。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

作为政治家,他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总的说来,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毕竟是很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