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日本扶桑级战列舰资料

????

概述
扶桑号(ふそう)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扶桑级战列舰1号舰。由日本独自设计的第一只超弩级战舰。舰名由来:因为是战舰,所以依古国名来命名.所谓的扶桑是以前中国对日本的称呼,现在则被用来作为日本的美称.本来的意义是,位于东方日出之国的神木.使用该舰名的有二代(初代是1879年竣工的铁甲海防舰)
[编辑本段]"超弩级"战舰
扶桑号是日本海军最初建造的"超弩级"战舰的第一号.所谓的弩级舰是指英国的无畏级战舰,它的火力大大的超越了当时的水准,当时一般的战舰大多配备12英寸炮四门,而无畏级战列舰则破天荒的装用了十门12英寸主炮,分别装在五个双联装炮塔之上,依前一后二左右各一排列.之所以称"弩级"是因为"无畏"的英文是"Dread nought",那么以日式英文来念就是"Do le do- no to"而取其第一个字而叫它"Do"级舰,如果用汉字来发音的话则可以用"弩"这个字,因为它也发"Do"的音.战列舰的发展也就由弩级舰作为一个里程碑. 扶桑号是日本海军最早建造的超弩级战舰第一形式的第一舰.在同时和民间造船厂一起建造巡洋战舰(即战列巡洋舰)时,海军工厂开始着手建造这艘新型战舰.
[编辑本段]设计缺陷
扶桑号在竣工时,不管是排水量,兵装,舰型都是世界最大,最强的战列舰,连乘员也比巡洋战舰"金刚"级多出约一百人,拥有一千三百五十一名的乘员.本舰装用了14英寸炮共十二门,分别装置在六个主炮塔之中. 其六个连装主炮塔都装在船身的中线,舰桥前面布置两个炮塔,采取背负式,第三炮塔布置在舰桥后第一烟囱及第二烟囱之中,炮口向后(后来废止第一烟囱,第三炮塔改成向前),第四炮塔布置在第二烟囱和后部舰桥之间,炮口向后.第五和第六炮塔则布置在后部舰桥之后,也采用背负式布置法.因为主炮数目高达十二门,所以扶桑号从外观看起来就十分雄伟.为当时最重武装的舰只.但是其设计亦有所不足,锅炉舱室与第3第4炮塔配置太接近的结果,就是在后来近代化改装时增设锅炉相当困难,为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舰中最速度慢.另外其占舰身全长一半的中弹高危区(弹药库等)为防御上的弱点.第3第4炮塔不恰当的主炮塔配置,在齐射时其爆风会扫荡整个舰体等多个问题.
[编辑本段]第一次改装
和日本海军的大型舰艇一样,扶桑号也历经数次的大改装.首先是在大正十四年时,将舰桥由三脚樯改建成楼樯式,日本战舰的特色之一就是都拥有雄伟高大的舰桥,本舰也不例外.之后在昭和五年(1930)四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大改装.主要是防御装甲的加强,而主轮机的锅炉数也由就是的二十四个赶换成舰本式(舰政本部式)的重油专烧锅炉六个,所以废止了以前紧贴着第一舰桥的第一烟囱.以前第一烟囱对低矮的舰桥主体建筑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后来改建成楼樯式之后就不行了.楼樯式的上层建筑由昔日只不过比第二炮塔高不了多少的舰桥主体沿着三脚樯向上延伸,如此一来"爬"道地一烟囱附近的舰桥就发生了一个问题:排烟口排出的浓烟往往会渗到舰桥里,让舰桥顿时陷入一片乌烟瘴气中.所以废止了第一烟囱.整个外观在改装后看起来就像另一艘船一样. 此外,主炮的最大仰角也由三十度增加到了四十三度.而且,第三炮塔被重新装置,炮口转向前方.第三炮塔的转向能更加方便地安装水上飞机弹射器,所以扶桑号就成为了一艘拥有向前及向后主炮塔各六个的一艘战舰.然后,在第三炮塔之上架设了水上飞机用的弹射器,本舰在建造当初还没有布置水上飞机的发射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只好 加装弹射器,但是本舰是一艘满载武装的大战舰,而且主炮数高达六个,不像金刚型或者是长门型只有四个,所以中线上根本就没有地方放置弹射器,所以就只好架设在第三炮塔之上了.英国的纳尔逊号,美国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也都曾将弹射器架设在炮塔之上.
[编辑本段]性能上的"二级战舰"
之后,昭和九年开始了第二次改装,为期一年多,主要是舰尾的延长工事,延长了大约八公尺左右.这时,扶桑号已成了一艘超过三万四千吨的大型战舰.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本舰的性能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已经过于旧式化,号称日本海军第一艘超弩级战舰的扶桑号,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了一艘性能上的"二级战舰".
[编辑本段]少尉候补生练习舰
在太平洋战争后,扶桑号的第一次出击是中途岛海战,配属第二战队.当时隶属于山本五十六大将亲领的主力部队中,和大和,长门,陆奥,伊势,日向,山城并列洋上,埋伏在南云中将的机动部队之后.在中途岛惨败后,本舰就退居二线.扶桑号的速度最快不过25节,如果替航空母舰群护航的话将会拖累整个舰队的行动.而且,海战的时代就由巨舰大炮主义(日本人惯用的语法是大舰巨炮主义)进入了航空机至上的时代,像扶桑号这种落在时代之后的战舰,既没有长门号的火力,也没有金刚号的高速,所以,堂堂的一艘超弩级战舰降格成濑户内海的海军兵学校的少尉候补生练习舰,就这样停泊在濑户内海之中.
[编辑本段]扶桑末日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战局持续的恶化,所以二线级的战舰也奉命进入战场,在增加了新的电探(雷达的旧日式语法)及增设了一定数量的防空机枪之后,于昭和十九年(1944)二月进入了联合舰队在太平洋的泊地—特鲁克岛,成为联合舰队的附属舰. 接下来参加了真正的实战,莱特湾海战.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二日,和僚舰山城号被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战队第三夜战部队,隶属于西村祥治将军的麾下,投入了莱特湾海战之中.十月二十五日,冲入了苏里高海峡,计划从南面进入莱特湾对美军的登陆舰队实施炮火打击.但在那里等着扶桑号的,是美国海军的六艘战舰,和四艘重巡洋舰,扶桑号被鱼雷命中后引起弹药库大爆炸,舰体断开成二段沉没,舰长及以下无一生还.
[编辑本段]基本数据
建造所 吴海军工厂 起工 明治四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竣工 大正四年十一月四日 排水量 29330吨(第一次改装后32330吨) 全长 205.13m 全幅 28.65m 速力 22.5节(第二次改装后24.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里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6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 近代化改装 昭和八年5月12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年2月19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34700吨 全长 212.75m 全幅 33.08m 航续力 16节/时11800里 速力 24.7节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4门 12.7c25mm机枪16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
[编辑本段]历任舰长:
1.佐藤皐藏 大佐(大正4年11月8日就任) 2.向井弥一 大佐(大正4年12月13日就任) 3.山冈豊一 大佐(大正5年7月8日就任) 4.竹内重利 大佐(大正6年12月1日就任) 5.生野太郎八 大佐(大正7年12月1日就任)兼任 6.岛内桓太 大佐(大正8年4月1日就任) 7.大谷幸四郎 大佐(大正8年11月20日就任) 8.大石正吉 大佐(大正9年11月20日就任) 9. 汉那宪和 大佐(大正10年12月1日就任) 10.加加良乙比古 大佐(大正11年12月1日就任) 11.白石信成 大佐(大正12年12月1日就任) 12.米内光政 大佐(大正13年7月18日就任) 13.高桥三吉 大佐(大正13年11月10日就任) 14.滨野英次郎 大佐(大正14年12月1日就任) 15.杉浦正雄 大佐(大正15年11月1日就任) 16.市村久雄 大佐(昭和2年8月20日就任) 17.池田武义 大佐(昭和3年12月10日就任) 18.藏田直大 大佐(昭和4年11月30日就任) 19.杉坂悌二郎 大佐(昭和5年12月1日就任) 20.町田进一郎 大佐(昭和6年12月1日就任) 21.荒木贞亮 大佐(昭和7年12月1日就任) 22.岩村清一 大佐(昭和9年11月15日就任) 23.草鹿任一 大佐(昭和10年11月15日就任) 24.吉田庸光 大佐(昭和11年12月1日就任) 25.高崎武雄 大佐(昭和12年1月26日就任) 26.阿部弘毅 大佐(昭和12年12月1日就任) 27.藤田类太郎 大佐(昭和13年4月25日就任) 28.岸福治 大佐(昭和13年11月15日就任) 29.佐藤勉 大佐(昭和14年11月15日就任) 30.河野千万城 大佐(昭和15年10月15日就任) 31.木下三雄 大佐(昭和16年9月15日就任) 32.古村启藏 大佐(昭和17年12月5日就任) 33.鹤冈信道 大佐(昭和18年6月1日就任) 34.阪匡身 大佐(昭和19年2月23日就任) 10月25日战死

参考资料:baidu.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1
扶桑级战列舰,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级“超弩级”战舰,即无畏舰。该级共有两艘,扶桑号(fuso),建于吴县海军造船厂,1912年3月11日开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
山城号(yamashiro),建于横须贺海军造船厂,1913年11月20日开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
在1910年的日本造舰计划中,扶桑级战舰原本要建造8艘,由于预算被删减,只完成了扶桑号及山城号。山城号是日本自行设计的第二艘战舰,虽然改良了扶桑号的缺点,但是整体而言仍旧不理想,完成后原本还有两艘同级的姊妹舰被重新设计为伊势级战舰。日本海军造舰史上有许多因设计不良而浪费资源与付出人命的例子,山城号只是其中一例而已(龙骧号航母可说是另一例)。扶桑级的主炮采用与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相同的360mm主炮,但由四座双联装增加为六座双联装,火力增加50%,防护也比金刚级增强了不少。作为代价,航速降低到22节。同旧式战列舰区别,其炮塔采用中央轴线布置。一号二号炮塔在舰桥前方;三号炮塔在一号烟囱前;四号炮塔在一号和二号烟囱之间;五号六号炮塔在后主桅后方。这样布置的缺点是没有改造的余地。后来在三号炮塔上布置水上飞机弹射器时发现可利用的空间十分狭窄。山城号的弹射器布置在四号炮塔上。1935年大改造之后,取消了一号烟囱。在一战之后,日本海军总结英德日德兰海战的教训,发现在远距离舰队炮战中,甲板的装甲防护十分重要。但是扶桑级的甲板比较薄,这是一个致命弱点。1935年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失败,以及1936年华盛顿条约期满作废之后,日本海军开始对旧战列舰进行改造。两艘战列舰服役之后,均加入日本海军战列舰第一战队。1927年,山城号进行了第一次的现代化改装工程,完工之后,曾支援了多次的对华侵略作战:如澎湖、秦皇岛、舟山群岛、青岛、旅顺、大连及高雄港均曾出现她的踪迹。
1935年第二次改造工程完工,山城号与扶桑号开始有明显的差异(如第三号主炮山城朝后,扶桑则相反)。1938年一度被编入后备舰队,负责官兵训练方面的任务。二战初期,由于日本海军燃油储备紧张,均在柱岛泊地“待机”。后曾经作为舰载机空袭的练习靶舰使用。中途岛之役时,山城号曾参与北上支援阿留申群岛的攻击任务,之后到1944年9月以前,她成了日本海军各兵科学校的教育训练舰,期间曾入坞加强防空火力,防空机枪多得惊人。战争中期,由于日本海军航母损失惨重,曾经计划将这两艘战列舰同伊势级一样改装成“航空战舰”,但最后未果。1944年莱特湾大海战时,扶桑号和山城号均加入西村舰队,预备于10月25日通过苏里高海峡,对美军在莱特湾的登陆舰队实施炮火打击。于25日凌晨在苏里高海峡口遭到奥登多夫指挥的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分别于1944年10月25日04:30时和04:19时沉没。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山城号多半担任支援作战的任务,很少投入第一线作战。最主要的理由是扶桑级战舰在二次大战爆发后,已属于老旧的舰艇,航速太慢,加上新一代的弩级战舰——大和级战舰大和号已服役(武藏号正在兴建、信浓号将准备开工,最后一艘正在筹备中),扶桑级战舰早已从弩级战舰的地位中除名。1945年8月31日,这两艘战舰从日本海军序列中除名。
扶桑号、山城号性能数据(改造前后对比):标准排水量 30600吨/34700吨满载排水量 35900吨/38536吨主炮 六座双联装360mm主炮副炮 16座150mm火炮吃水深度 8.69米长度 202.69米/213米(全长)、192米/210米(水线)设计功率 40000马力/75000马力设计航速 22.5节/24.7节舰员 1193人/1396人续 航 力 8000海里/14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