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险家的事例

2个成功的 3个失败的

急急急急急急

  潘德明
  又名文希,上海南汇人,生于浙江湖州,自行车环球旅行家,从小酷爱体育运动,曾就读于上海南洋高潘德明级商校,后在南京开西餐馆。1930年春,他从报上获悉8名青年组织“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乃征得父母同意,关掉餐馆,6月赴杭州赶上步行团。经杭州、广州、由海口,不到半年进入越南的海防市,同行者或因难耐其苦,或因患病,相继打道回府。行到清化,仅剩他一人,潘德明决定独自走下去,而且索性走出亚洲。次年元旦他重上征程,把徒步改为骑自行车,进行环球旅行。1931年4月由东南亚抵南亚次大陆;经中东进入非洲的埃及,北渡地中海到达巴尔干半岛,从意大利经中欧,然后越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去英国。经英国横渡大西洋,1934年1月抵美国,再经拉丁美洲,由巴拿马乘船,横渡太平洋,到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再抵达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1937年6月从缅甸回到祖国的云南。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历时七年,行程数万公里,途经亚、非、欧、美、澳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都有考察记录,搜集资料,征得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十几种文字的签字和题词,受到29国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和著名人士接见,曾拜会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及后来的总理尼赫鲁,波斯帝国最高统治者礼萨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保加利亚国王,法国总统、总理,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澳大利亚联邦总理。期间,为了将来考察及编辑青藏高原的地理状况,在美国考察了2个月,在美国二次受到罗斯福总统(当时兼任世界探险家协会主席)的接见和奖励。 就在他回到南京次日,“七七事变”爆发。从此,这一壮举再无人提起。潘德明后来定居上海,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1949年后,一直处于失业状态,靠熨烫衣服和画宫灯养家糊口。解放后曾在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工作。1976年10月18日,他风闻“四人帮”倒台,大喜过望,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塞而辞世。 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二儿子潘荷生。三儿子潘蘅生。四儿子潘芹生。五儿子潘芸生。女儿潘芝,孙子潘晓峰,潘博,潘溯,孙女潘申申。
  刘雨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刘雨田,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走完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上、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殧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物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能报道了他的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余纯顺
  余纯顺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年7月l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接近了阿根廷人托马斯的9万余华里世界纪录),其中尤以他前后用一年半时间,冒着泥石流、雪崩、高原反应等不断穿越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生命禁区”,创下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外。

  1901年,沙克尔顿随同探险家斯科特和医生威尔逊乘坐“发现号”前往南极,并于1902年11月开始,徒步1600公里前往南极点。由于经验不足,他们三人在严酷的南极内陆都出现了坏血病的症状,威尔逊医生还患上了雪盲症,最终他们不得不在距南极点800多公里的地方返回。三人受尽折磨回到船上,已经是1903年的2月3日了。沙克尔顿因为病情最严重,被斯科特强行遣送回家,斯科特认为,是沙克尔顿的病导致了此次南极探险的失败。第一次南极探险失败。

  1907年,沙克尔顿自己组织了探险队,再次前往南极。这次的探险船叫“猎人号”。沙克尔顿的目的,是亲自把英国的国旗插在南极点上。船员们在南极海岸建起了营地。沙克尔顿把营地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他们于1908年11月3日出发向南极挺进,到了11月26号,他们已经打破了上一次“发现号”探险的纪录了。但是沙克尔顿使用了一种中国东北种的小马来运输,结果证明是不成功的。在挺进南极的过程中,最后4匹小马掉进了一个冰窟窿里,还差点把一个伙伴也拽进去。这个事件几乎排除了他们到达南极的可能性。他们又艰难的走了一个月,100年前的今天,1909年1月9日,他们向南极作最后的冲刺,最后把英国国旗插在了南纬88度23分( 88°23'S),此地距南极只有大约180公里。大家已经精疲力尽,他们4人不得不日夜兼程往回赶,以便在饿死前赶回船上。4个人都染上了严重的痢疾。为防止船等不及他们而开走,沙克尔顿和另一个较强壮的伙伴先出发,把另两个人留在一个储备丰富的补给站。出发的伙伴在3月1日获救。刚上船的沙克尔顿坚持亲自带队去接人,两天后他们带着两个掉队者回到船上。

  第二次南极探险再次以失败告终,但是沙克尔顿到达了前人从未到达的深度,并且以他对伙伴儿的关爱获得了尊敬。英国皇室授予他爵士的称号,他开始享誉全世界。许多国家邀请他去演讲,沙克尔顿非常尊重邀请国家,他经常请人把他的演讲词翻译成当地语言,然后亲自把他念出来。尽管口音不标准,但是非常受欢迎。据说他还可以用中文进行演讲。对于自己的失败,他也非常理性。他自己评论说,活着的驴要好于死去的狮子。

  两年后,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终于抵达南极点,沙克尔顿失去了成为到达南极第一人的机会。他曾经的领导者,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和阿蒙森的竞争中,仅仅晚了几个星期,并且和他的同伴,一同死在回往海边的路上。沙克尔顿给阿蒙森发了一封电报,上面写着:最衷心的祝贺,最伟大的成就。他对自己说,我还等什么呢?他随即开始筹备横贯南极大陆的探险。

  1914年8月1日,沙克尔顿爵士率领“持久号”(Endurance)从伦敦出发。这次探险的目标是徒步横穿南极大陆。事实上,这次他们甚至根本没有登上南极的海岸。浮冰将“持久号”团团围住,使它寸步难行。沙克尔顿和船员不得不弃船搬到浮冰上。“持久号”在10个月后沉入海底。此时,沙克尔顿只有一个愿望:把全体船员一个不少的活着带回去。在随后的5个月里,他们28人登上了一块巨大的浮冰,这块浮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碎裂,慢慢的变小。1916年4月9日,浮冰彻底碎裂了,3艘从“持久号”留下来的救生船再次被扔到海上。在经历了7昼夜的冰海漂流之后,他们登上了荒无人烟的象岛。沙克尔顿随后和另外5个人乘上最大的救生艇,横渡大约1300公里,漂向南乔治亚岛。这一史诗般的航行在气候极端恶劣的海上持续了16天。上岸后,沙克尔顿继续徒步翻越南乔治亚山脉,去寻找捕鲸站以获得帮助。

  1916年5月20日下午3点,沙克尔顿和他的两个伙伴挣扎着走到最近的一个捕鲸站。来自挪威的捕鲸人向他们表示了极大的钦佩和敬意。3天后,他们登上了一艘捕鲸船,开始了解救围困在大象岛上的同伴的行动。在8月30号,经过4次失败的尝试,他终于找到了一条从浮冰上穿过的路,发现他的所有的22个同伴都安然无恙的留在岛上。每个人都获救了。此时,他们已经在南极度过了两个黑暗的、充满了暴风雪的冬天,他们所在的区域,最低温度要超过零下50度。这是一次成功的逃脱,但却仍然是一次失败的探险。

  沙克尔顿在世界探险史上没有写下过一个“第一次”,但却在所有探险家的心中树立了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对队友的无限尊重、信任和关爱,始终闪耀着光芒。他总是能使队员们在极端逆境的情况下充满希望,并总是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正像“持久号”的名字所寓示的一样,他浑身都闪耀着难以磨灭的领袖光芒。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英国女探险家汉娜·麦金德孤身挑战北极点的行动不幸折戟。她在途中跌入冰窟,全身多处受伤,不得不放弃本次挑战。麦金德原本有望成为不依靠外力征服北极点的首名女性。

  负责麦金德探险活动的史蒂夫·琼斯23日说,麦金德20日晚行进中意外坠入一个2.4米深的冰窟,腿、背、肩部多处受伤,眼下正在等待救援。出事地点位于她出发点以北72公里处。

  麦金德本月8日飞抵加拿大沃德·亨特岛,开始只身向北极点进发,全程770公里,预计历时60天。但这起意外事故打破了原计划。

  琼斯说,事发时,“汉娜爬上一堆冰块,观察前方情况……冰块有过碎裂,但看不出有任何危险迹象。然而雪层随后毫无预兆地下陷,汉娜跌进一个深达8英尺(2.4米)的冰窟”。

  琼斯说,麦金德独自一人花了1个小时才爬出冰窟,并在疼痛中度过一夜。“很显然,伤痛已使她无法继续前进。人们正着手安排(用直升机)载她脱离事故地点。”他说,麦金德将被送至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诊视伤情。

  麦金德现年34岁,7年前爱上户外探险运动,为此辞去工作。她2004年首次征服南极,并在两年后用时39天9小时33分登上南极点,创单人登陆南极点最快世界纪录。但此番挑战北极点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参考资料: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0
过人的胆识,丰富的经验,拥有对未知探索的强烈欲望方可为探险家.

古今中外的探险家的事例
徐霞客(1586—1641),汉族,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港,14岁时就到海上生活。他通过对地图和书本的学习和研究后确信,向西横越大西洋航行能到达亚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