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上一句是什么

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上一句是什么

江枫渔火对愁眠上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一、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出处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

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二、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三、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继 (唐代诗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17

江枫渔火对愁眠上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一、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出处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66237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

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二、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三、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第2个回答  2019-12-2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到客船。”唐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实是脍炙人口。然而,对于诗
中“江枫”二字,历来释意纷纭。或释为“江
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
的轮廓,所以称‘江枫’”;或曰乃张继“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
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或将“江枫”作为景物配组的一方
,与“渔火”对仗,以示
“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
以上众说从各个角度,均将“江枫”释为“江边的枫树”,笔者认为不
甚确切。对此,前人也曾指出如此解字失之偏颇。清人王瑞履在其《重
论文
斋笔录》中道:“江南临水多植乌桕,秋叶饱霜,鲜红可爱,诗人
(指张继)不知枫叶生山,性最恶湿,不能种之江畔也。此诗‘江枫’
二字,亦未免误认耳。”从植物学角度观之,此说不乏
其理。
至于张继诗中“江枫”之“江”,若释为“江边”之“江”,应纯
属子虚乌有。从地理环境察之,寒山寺一带从古到今,根本不存在能称
得上“江”的大河。可见张继“江枫”之“
江”确非水名。
明代苏州诗人高启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此诗与张继《枫桥夜泊》遥相呼
应。诗中“江城”恐是“江村”之
误。去过寒山寺者可曾留意,这座古
刹就位于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的江村桥旁。可见,张继诗中之“江枫”乃
指江村桥和枫桥,高启诗句便佐证。
枫桥并非无名之桥。据明代李日华称:“枫
桥旧名封桥,后因张继
诗‘江枫渔火’句改枫桥。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
字。”由此推想,当年张继夜泊江村桥和封桥之间的河中时,他已闻封
桥之名。而作为诗人的张继
,却运用艺术不必拘泥事实之手法,妙将封
桥之“封”化作“枫”(枫、封谐音),以注重意境创造,便咏出“江
枫渔火对愁眠”之佳句来。封桥,这座本不起眼的小桥乃因张继写就此
诗的人文背景而变为“枫桥”,并名扬四海。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6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2-19
[出自]:张继《枫桥夜泊》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夜间捕鱼用来照明的灯火。
姑苏——苏州的别名。
寒山寺——枫桥西面不远地方的一座寺院,由于初唐诗人寒山和尚曾经住过而得名。
夜半钟声——当时寺院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译文]: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在靠近枫桥的岸边停船过夜。枫桥,在江苏苏州市西郊。
好想你为您全诗解说,感谢阅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