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愁心,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句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无感情的明月赋予人的感情,表达了远赴偏壤之地的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出自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0
我寄愁心与明月
愁心:忧愁的心

【出处】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意思】我将思念你的愁苦之心寄 付明月,愿它随风一直吹到你所在的夜 郎的西边。风:一作“君”。夜郎西:这 里的夜郎是指唐代的夜郎县,即今湖南 省沅陵县,不是指位于今贵州省桐梓县 的古夜郎国。王昌龄所在的龙标,位于 夜郎的西南面,即湖南省原黔阳县(今 已和原怀化市洪江区合并为洪江市)。

【全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

以绝句驰名后世的王昌龄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不仅是齐名的诗人,而且是关系很好的朋友。这首诗,便是李白听到王昌龄左迁(降职外迁)龙标(今湖南首黔阳县)尉时从远方寄给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同情。

首二句在点明时令与事件的同时,烘托出萧瑟、凄凉的气氛,寓有深深的离愁别恨。“杨花落尽”,时已暮春;“子规啼”,则是由暮春进入初夏的标志。子规又名杜鹃,据说这种鸟直到口中吐血仍然悲鸣不已。在这里,子规凄切的叫声与委积满地的残败杨花,从听觉到视觉,构成了一幅令人肠断的凄凉场面,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诗人“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溪”(今湖南省西南部),在唐代尚属未开化的落后地区,给人的印象是荒凉、僻陋。试想:被贬之人过此荒僻之地,该是何等的惨痛!而作为被贬者的好友,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又恰逢“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时令,怎能不愁绪绵绵、伤感无限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情深意切,而又非一泻无馀。本来是听到朋友左迁的消息,才生出了无限愁绪,就该将此心境直接向对方剖白,但诗人却偏偏要寄与明月,这就多了一层曲折;明月本为无情之物,但诗人却想象它充满了柔情,并托这有情之月传递情意,这就又多了一层曲折;愁心既托明月,便可因明月的西移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此一点心灵,但诗人还嫌太慢,因而要借助风力的推动,让明月尽快地将自己的愁意带到友人那里,曲折中更见曲折。当然,作者在这里也并非一味婉转含蓄,而是婉转中有直陈,含蓄中见明快,仅仅十四个字,将作者思友之切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