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粤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 粤语和文言文相通的词语有哪些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纸鸢」,一作「纸鹞」,就是风筝,「鸢」粤音jyun1,老鹰之义,个人认为在「纸鸢」中「鸢」可读作jiu2。

例:放纸鸢(放风筝)。2、「狼戾」,是指横蛮无理地发脾气,「戾」粤音lai2。

例:发狼戾(蛮不讲理)、戾横折曲(歪曲事实)、冤戾(冤枉)。3、“睇”在粤语中表示看睇 《集韵》田黎切睇,目小袤视也。

——《说文》睇视。——《礼记.内则》。

注:“睇,倾视也。”既含睇兮又宜笑。

——《楚辞.山鬼》离娄微睇。——《史记.山屈原贾生列传》又如:睇目(斜着眼);睇眄(目光流动;斜视);睇盼(顾盼);睇视(斜视依然谷口,觉子真之咫尺;静睇岩滩,信子陵之非远——南朝.王僧孺《与陈居士书》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淼茫。——唐.山白居易< >4、粤语:晏 普语:晚、迟《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十四章》:「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唐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

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

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

5、宋陆游《新晴出门闲步》:一夜风号作快晴。披裘扶杖出门行。

青山绕舍雪封尽,丹叶满街霜染成。废寺僧寒多晏起,近村农惰阙冬耕。

穷人旋画膨脝计,自买蹲鸱煮糁羹。6、粤语:散场唐寅(唐伯虎)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7、粤语:趯古书中通“跃”,跳走的意思,现在多用指很快的走、使……快走的意思例:趯开只狗:赶走那只狗趯咁快做乜:走那么快干什么古书应用范例: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南朝.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骑》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三国.曹植《孟冬篇》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唐.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8、粤语:搦 普通话:拿、拎例:搦返去:拿回家搦走:拿走古诗词应用范例: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唐?白居易《紫毫笔》9、匿躲藏的意思。

例:匿响边:躲在哪?睇你匿到几时: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古诗词应用范例: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唐?孟郊《济源寒食》豫子匿梁侧。

聂政变其形。----三国?嵇康《答二郭诗》10、窿 : 普语洞穴例:耳窿:耳洞塞豆窿:小孩(意思是孩子很小,可以塞进豆大的小洞)古诗词范例:匍匐缘修坂,穹窿曳长索。

----唐?沉佺期《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滴沥泉浇路,穹窿石卧阶。----南北朝?庾信《山斋诗》11、俾:普语中给、交给的意思。

粤语范例:俾返你:给回你俾面:给面子古诗词范例: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唐?元稹《思归乐》嗟嗟乎双齿,自吾有之尔,俾尔嚼肉咀蔬,衔杯漱水。----唐?白居易《齿落辞》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宋?蔡襄《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议作谏官》12、系普语中是的意思。粤语范例:你系边个:你是哪个古书范例:唐朝开国的始祖,姓李名渊,字叔德,系陇西成纪人氏,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

可汗,系突厥主子称呼。世民因以密谋相告,寂踌躇道:“尊公与我,原系旧友,但明言相劝,恐反见拒,看来只好暗渡陈仓哩。

-------民国?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一回》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皆系实测,其余则据地图约计之。历代史志凌犯多系以事应,非附会即偶中尔。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十五?志第一?天文一、天文二》13、得闲普语有空的意思,有时也引伸为无聊。粤语范例:得闲去睇下:有空就去看看好得闲:很无聊古诗词范例: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

----唐 张籍《塞下曲》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唐 韩愈《东都遇春》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

----元 张养浩《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宋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14、偈原为佛教唱颂的意思,引伸为聊天的话题。

粤语范例:倾偈:聊天古诗词范例: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唯吟一句偈,无念是无生。

----唐?白居易《晚起》15、菢禽鸟孵卵的意思。粤语例:鸡乸菢窦:母鸡孵小鸡古书范例: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唐?韩愈《荐士诗》养鸡不菢法:母鸡下卵时,日逐食内夹以麻子喂之,则常生卵不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一?牧养?六畜》鸡伏卵,北燕谓之菢。

----《说文通训定声》16、掘秃、钝。 本字系“屈”,本义是短尾。

粤语例:掘尾巷:死胡同枝笔掘晒:这支笔已经秃了古书范例:天监中,沙门释宝志曰:“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二十五史?南史?列传?卷八十列传第七十?贼臣?侯景》掘笔,秃笔。

----《国语词典》大明世,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南齐书?卷。

2. 粤语和文言文有什么联系

粤语,又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它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粤语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是一个泛称。民间亦称“白话”、“广东话”等,在美洲华埠则被称为“唐话”。而“广府话”、“省城话”这两个俗称则专门指旧广州府地区、香港、澳门、梧州、贺州地区的粤语,范围比“白话”概念小,一般称为“广东话”。

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指华南百越地区。明清近古以来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吴语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历史上两广别称“两粤”,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直至民国时期,“粤”才逐渐收窄范围被用作广东省的简称。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粤”有广义(岭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粤东”“粤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粤语的起源和发展成熟年代远在宋代的两广初分之前。所以在历史文化层面上看,“粤语”事实上是广义上的“岭南语”,而非特指“广东话”。

自古以来两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两广地区是不分的。直到宋朝才分为广东和广西。而粤语的形成远早于宋朝。正因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通行。

粤语声调亦大异于北,盖以六调,曰一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浊平,五浊上,六浊去。复以促音清平为高入,促音清去为中入,促音浊去为低入。合为九声。

3. 粤语和文言文相通的词语有哪些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1、「纸鸢」,一作「纸鹞」,就是风筝,「鸢」粤音jyun1,老鹰之义,个人认为在「纸鸢」中「鸢」可读作jiu2。

例:放纸鸢(放风筝)。2、「狼戾」,是指横蛮无理地发脾气,「戾」粤音lai2。

例:发狼戾(蛮不讲理)、戾横折曲(歪曲事实)、冤戾(冤枉)。3、“睇”在粤语中表示看睇 《集韵》田黎切睇,目小袤视也。

——《说文》睇视。——《礼记.内则》。

注:“睇,倾视也。”既含睇兮又宜笑。

——《楚辞.山鬼》离娄微睇。——《史记.山屈原贾生列传》又如:睇目(斜着眼);睇眄(目光流动;斜视);睇盼(顾盼);睇视(斜视依然谷口,觉子真之咫尺;静睇岩滩,信子陵之非远——南朝.王僧孺《与陈居士书》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淼茫。——唐.山白居易< >4、粤语:晏 普语:晚、迟《论语.子路.第十三篇.第十四章》:「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屈原《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唐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

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

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

5、宋陆游《新晴出门闲步》:一夜风号作快晴。披裘扶杖出门行。

青山绕舍雪封尽,丹叶满街霜染成。废寺僧寒多晏起,近村农惰阙冬耕。

穷人旋画膨脝计,自买蹲鸱煮糁羹。6、粤语:散场唐寅(唐伯虎)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7、粤语:趯古书中通“跃”,跳走的意思,现在多用指很快的走、使……快走的意思例:趯开只狗:赶走那只狗趯咁快做乜:走那么快干什么古书应用范例: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南朝.吴均《酬别江主簿屯骑》张罗万里。

尽其飞走。趯趯狡兔。

扬白跳翰。----三国.曹植《孟冬篇》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唐.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8、粤语:搦 普通话:拿、拎例:搦返去:拿回家搦走:拿走古诗词应用范例: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唐?白居易《紫毫笔》9、匿躲藏的意思。

例:匿响边:躲在哪?睇你匿到几时: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古诗词应用范例: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唐?孟郊《济源寒食》豫子匿梁侧。

聂政变其形。----三国?嵇康《答二郭诗》10、窿 : 普语洞穴例:耳窿:耳洞塞豆窿:小孩(意思是孩子很小,可以塞进豆大的小洞)古诗词范例:匍匐缘修坂,穹窿曳长索。

----唐?沉佺期《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滴沥泉浇路,穹窿石卧阶。----南北朝?庾信《山斋诗》11、俾:普语中给、交给的意思。

粤语范例:俾返你:给回你俾面:给面子古诗词范例: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唐?元稹《思归乐》嗟嗟乎双齿,自吾有之尔,俾尔嚼肉咀蔬,衔杯漱水。----唐?白居易《齿落辞》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宋?蔡襄《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议作谏官》12、系普语中是的意思。粤语范例:你系边个:你是哪个古书范例:唐朝开国的始祖,姓李名渊,字叔德,系陇西成纪人氏,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

可汗,系突厥主子称呼。世民因以密谋相告,寂踌躇道:“尊公与我,原系旧友,但明言相劝,恐反见拒,看来只好暗渡陈仓哩。

-------民国?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一回》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皆系实测,其余则据地图约计之。历代史志凌犯多系以事应,非附会即偶中尔。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十五?志第一?天文一、天文二》13、得闲普语有空的意思,有时也引伸为无聊。粤语范例:得闲去睇下:有空就去看看好得闲:很无聊古诗词范例:年年征战不得闲,边人杀尽唯空山。

----唐 张籍《塞下曲》得闲无所作,贵欲辞视听。----唐 韩愈《东都遇春》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

----元 张养浩《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宋 苏轼《病中游祖塔院》14、偈原为佛教唱颂的意思,引伸为聊天的话题。

粤语范例:倾偈:聊天古诗词范例: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唯吟一句偈,无念是无生。

----唐?白居易《晚起》15、菢禽鸟孵卵的意思。粤语例:鸡乸菢窦:母鸡孵小鸡古书范例: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唐?韩愈《荐士诗》养鸡不菢法:母鸡下卵时,日逐食内夹以麻子喂之,则常生卵不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一?牧养?六畜》鸡伏卵,北燕谓之菢。

----《说文通训定声》16、掘秃、钝。 本字系“屈”,本义是短尾。

粤语例:掘尾巷:死胡同枝笔掘晒:这支笔已经秃了古书范例:天监中,沙门释宝志曰:“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啮人伤,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二十五史?南史?列传?卷八十列传第七十?贼臣?侯景》掘笔,秃笔。

----《国语词典》大明世,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南齐书?卷。

4. 古白话和文言文的区别

首先说一下文言文的来历: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和用“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再说一下古白话的来历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

所以说,文言文一产生,就是和口语截然不同,简洁明了,一般没文化的也是看不很懂的。

文言文到了秦汉是成熟时期,所以有“文必秦汉”之说,这里的文就是指文言文。至于到了隋唐及之后,科举产生了很多半成品秀才文人,上不来下不去,处于文化的边缘,逢人还爱拽文,介于文言文与白话之间,这估计是古白话的一个源头。再加上有些传统礼仪用词(文言),在生活口语中大量使用,又迎合普通人的文化需求,古白话就产生了。

至于,唐宋明清的古文运动,都是为了保持古文化(文言文)的纯洁性,在正规书面行文纪事上倡导文言文,排斥古白话和口语的举动,相当于现在文化届的“反三俗”

而我中华民族的口语即日常用语,是渐变的,但总体上变化不大,即使秦始皇复活了,和我们对话,除了许多名词他不知道外,日常话比如“吃饭没有?”“身体还好?”还是可以交流的。

以上,仅是一孔之见,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如有谬误,还请勿怪。要有其他疑问,咱们可以再交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