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栎”是什么意思栎字有多少笔画

如题所述

栎lì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栎yuè〔栎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笔画数:9;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5234笔画顺序:横竖撇捺撇折竖撇捺
详解
栎_lì【名】即“麻栎”。通称“柞树”〖sawtoothoak〗栎,栎木也。
《说文》山有苞栎。
《诗·秦风·晨风》白于之山,下多栎檀。
《山海经·西山经》槠栎草斗之实。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一种落叶乔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叶子可喂柞蚕。另有一种栓皮栎,树皮质地轻软,富有弹性,是制造软木的主要原料山有苞栎,隰有六_。
《诗·秦风·晨风》又如:栎散;栎樗栏杆之类〖railing;banisters;balustrade〗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
《史记》古都邑名,春秋时郑国别都〖capitalofLi〗,在今河南省禹县栎_lì【动】刮;敲;搏击〖strike〗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
《史记·楚元王世家》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潘岳《射雉赋》啮咬〖chew〗以牙栎之,裁断皮出血。
《艺文类聚》引《广志》另见yuè栎木lìmù〖oak〗强韧、坚硬、牢固的栎树木材;尤指由明显的髓线产生的那种特殊类型的木材栎树lìshù〖oak〗见“栎”栎_Yuè另见lì栎阳Yuèyáng〖Yueyang〗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渭水北岸,东汉废入万年县,唐武德初改万年复置,治所在故县西南,至元并入临潼县
出处
[①][lì][《__》郎_切,入_,_。]“栎1”的繁体字。麻栎。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黄褐色,雌雄同株。坚果卵圆形。幼叶可饲柞蚕。壳斗和树皮可提取栲胶。木材坚实,可做枕木和机械用材。因其木理斜曲,古代多作炭薪。古人常喻作不材之木。喻无用之材。参见“_散”。栏杆之类。打击,搏击。谓啮咬。超越。刮擦器物。传说中的鸟名。古地名。春秋时郑国别都,今河南省禹县。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古地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省新蔡县西北。[②][yuè][《__》以灼切,入_,以。]“栎2”的繁体字。古县名用字。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栎阳城》。
【辰集中】【木字部】_;康熙笔画:19;页码:页521第12【唐_】【集_】【__】【正_】?_狄切,音_。【_文】木也。【邢_曰】似樗之木。【_·秦_】山有苞_。【疏】引《_雅》云:_,其__,橡也。【__疏】秦人_柞___,其子房生__。河内人_木蓼__,椒_之_也。其子亦房生,此秦_宜_其方土之言柞_是也
又不材之木也。【_子·人_世】匠石__社_,其大蔽牛,_者如市,匠石不_
又不生火之木也。【淮南子·___】十二月,其__。【高__】木不生火,惟__然
又地名。【春秋·桓十五年】_伯突入于_
又_名。【山海_】天帝之山有_,黑文而赤翁,名曰_
又__通。【_·周_】_磬_圉。【疏】圉_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__,刻以木_尺_之
又【唐_】以灼切,音_。__,_名。【前_·地理志】_左_翊
又【集_】式灼切,音_。地名。在_
又【集_】_各切,音洛。【_·秦_】山有苞_,隰有六_。【唐_】__通叶,_二音
又【唐_】_刀切,音_。【史_·楚元王世家】?__羹__釜。【__】作_釜。考_:〔【_·秦_】山有苞_。【_】引_雅云。〕_照原文_改疏。〔__疏河南人_木蓼__。秦_苞__其方土之言柞_也。〕_照原文南改内。秦_以下改_此秦_宜_其方土之言柞_是也。〔【淮南子·___】官_其__。〕_照原文文_,官__十二月三字。
【卷六】【木部】编号:3511_,[郎_切],木也。从木_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