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中的社会现象有什么性质?

如题所述

传播学中研究的社会现象主要包括传播行为、媒介和受众等方面。这些社会现象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多样性。传播行为、媒介和受众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媒介偏好和接受程度。

    动态性。传播现象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而不断变化,传播行为、媒介和受众的特点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方式和媒介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互动性。传播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传播者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受众也会对传播者和信息进行反馈和互动,这种互动关系是传播现象的重要特征。

    复杂性。传播现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信息的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和多样性,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不确定性等,这些都给传播研究带来了挑战。

    普遍性。传播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涉及到人类几乎所有的生活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具有广泛的普遍性。
    总之,传播学中研究的社会现象具有多样性、动态性、互动性、复杂性和普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挑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7
传播学按范围可以主要分为5个部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主要从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来分析。(电影看的时间太久远了,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也许还可以从群体传播上联系联系,这部分你就自己弄吧)
人内传播:
1.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和客我(me),主我是自我意愿和行为主体,客我是社会期望及社会评价的代表。通俗点说,人的自我就是在“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和“社会对你的期望形象”之间互动形成的。结合电影,妈妈和女儿互换身体之后,虽然形象变了,但是两个人的自我没有变,拿变身后的女儿举例子,虽然她是一副成熟外表,但她在心里仍然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以为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仍然是一个时髦的、拉风的、叛逆的歌手形象,所以,即使她变身后仍然穿着少女的衣服,奇形怪状的发型和少年化的语言举止。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们可以认识社会,同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认识自身,他们通过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个社会。当妈妈和女儿变身后,他们都通过不同的身份认识到了社会对自身的期待,比如变身后的女儿意识到妈妈原来有那么多的工作还有人际关系等等复杂的关系要处理,压力很大;妈妈也意识到女儿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和朋友们的关系等等,从而更理解对方。
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也可称之为亲身传播,主要有语言传播,体态语传播,符号传播和信号传播。在人际传播中除了对方的语言,我们还可以从对方的神态、动作、服饰等得到有关对方的信息,从而判断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等。这一整套的判断标准是我们以往的社会经验和从大众媒介中学习到的经验的综合加工。比如,当提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时,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形象,在传播学中我们称之为“心理基模”(或框架或图示,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妈妈和女儿变身后,我们看到的形象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穿的老气横秋,说话古板,这与我们的“心理基模”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因此才会导致了无论是她们的朋友还是路人,对她们两个都投去好奇的目光。
第2个回答  2023-03-07
传播学按范围可以主要分为5个部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主要从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来分析。(电影看的时间太久远了,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也许还可以从群体传播上联系联系,这部分你就自己弄吧)
人内传播:
1.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自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我(I)和客我(me),主我是自我意愿和行为主体,客我是社会期望及社会评价的代表。通俗点说,人的自我就是在“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和“社会对你的期望形象”之间互动形成的。结合电影,妈妈和女儿互换身体之后,虽然形象变了,但是两个人的自我没有变,拿变身后的女儿举例子,虽然她是一副成熟外表,但她在心里仍然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她以为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仍然是一个时髦的、拉风的、叛逆的歌手形象,所以,即使她变身后仍然穿着少女的衣服,奇形怪状的发型和少年化的语言举止。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人们可以认识社会,同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认识自身,他们通过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这个社会。当妈妈和女儿变身后,他们都通过不同的身份认识到了社会对自身的期待,比如变身后的女儿意识到妈妈原来有那么多的工作还有人际关系等等复杂的关系要处理,压力很大;妈妈也意识到女儿要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和朋友们的关系等等,从而更理解对方。
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也可称之为亲身传播,主要有语言传播,体态语传播,符号传播和信号传播。在人际传播中除了对方的语言,我们还可以从对方的神态、动作、服饰等得到有关对方的信息,从而判断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等。这一整套的判断标准是我们以往的社会经验和从大众媒介中学习到的经验的综合加工。比如,当提到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时,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形象,在传播学中我们称之为“心理基模”(或框架或图示,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妈妈和女儿变身后,我们看到的形象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穿的老气横秋,说话古板,这与我们的“心理基模”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因此才会导致了无论是她们的朋友还是路人,对她们两个都投去好奇的目光。
第3个回答  2023-05-25
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 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
2. 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
4. 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 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
6. 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 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
8. 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 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
10. 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 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
12. 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 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4. 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 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
16. 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17. 从《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看路遥
18.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9. 试论余华的《活着》
20. 试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21. 大众传媒与“少年作家”诞生与生长
22. 试论小说与其改编的电视剧间的互动关系
23. 试论受众对传媒的需求
24. 试析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25. 试论手机对传统传播理论的颠覆
26. 试析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的保障状况
27. 试论传播媒介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8. 媒介为我们营造了什么样的世界
29. 职业记者的危机——互联网络、手机对记者职业的影响
30. 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试析“易中天现象”
32. 浅析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的选题策略
33.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4.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35.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36.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37.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8.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39.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0.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1.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2.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 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 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 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 “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 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 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 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 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 试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 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 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 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 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 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 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 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 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 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 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 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 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 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 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 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 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 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 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 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 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 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 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 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 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 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 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 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 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 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 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 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 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 “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从“超级女声”到“梦想中国”


1. 报纸版面设计趋势分析
2. “厚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4.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新崛起
5. 论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6.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7.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8. 论编辑思维
9. 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解析
10.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11. 论报纸头版的新功能
12. 论新闻标题的特点
13.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14.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15. 论传统报纸的走向
16.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7. 《重庆时报》的版面分析
18. 论新闻策划
19. 论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20. 报纸专栏分析
21.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22.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23.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5.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6. 论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导向
27.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的人文情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31. 都市报的“同质化”分析
32. 论新闻的世俗化
33. 对当前新闻教育的思考
34. 论网络媒体中编辑的角色变化
35. 新闻的“软化”现象思辨
36. 论媒介品牌的建立及注意的问题
37. 论传媒的影响力
38. 论传媒的公信力
39. 论传媒的涵化功能
40. 解读施拉姆的“受众信息选择公式”
41. 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42. 论新闻编辑的境界
43. 论新闻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4. 论民生新闻报道现状
45. 论精确新闻报道
46. 论调查性新闻报道
47. 论媒介素养
48. 新闻评论现状分析
49. 论新闻编辑理念
50. 电视产业的困境解析
51. 报业生存现状分析
52. 论媒介产品走向媒介商品的变化
53. 论新媒体变革编辑方式
54. 论新媒体变革传播方式
55. 论新媒体变革传统媒体
56. 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走向
57. 论传媒整合发展
58. 论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59. 论网络新闻编辑策划
60. 从美国成立新媒体部队看美国对信息自由流动的威胁


1. 简论新闻的意识形态性质
2. 新闻“真实”的本质探寻
3. 新闻语言特征论
4. 论新闻的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即从“三个代表”的角度来讨论“新时期新闻”的特点)
5. 试论新闻与哲学的关系
6. 试论新闻与道德的关系
7. 试论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8. (从生活中某一具体的新闻事件)试论新闻的社会作用
9. 新时期“新闻种类”的再认识
10. 重新认识新闻与生活的关系——针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等新闻”现象感言
11. 新闻风格论
12. 新闻的民族特点初探
13.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
14. 现代中国新闻流派初探
15. 新闻美学的理性探讨和认知
16. 从“接受”的角度来谈新闻的写作
17. 新闻“阅读”的心理机制探寻
18. 从“普利策”奖看中西新闻意识的不同
19. 再论新闻批评的性质和任务
20. 关于新闻评论性质的再认识
21. 新闻中的美学规则
22. 新闻传播与民族文化的模铸
23. 可视性新闻与语言性新闻未来的展望
24. 如何正确地认识新闻的“工具”作用
25. 新闻价值论
26. 论大众传播中的个性风格
27. 论新闻自由与自由新闻 ——关于网络媒体现状的思考
28. 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9. 关于当今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的思考
30. 应当正确地开展新闻批评——关于中国新闻批评现状的思考
31. 论新闻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32. 关于新闻的经济价值的思考——从中国资讯业的繁荣看新闻价值的另一极
33. 新闻学与传播学现实关系的正确认知
34. 大众传播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35. 中西方传播理念之异同
36. 现代传播学论
37. 试论新闻的政治监督职能
38. 试论新闻的经济监督职能
39. 试论新闻的法制监督职能
40.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具体的作家作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
41. 美学与新闻(具体题目同学自定)
42. 美学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3. 文艺理论研究(具体题目自定)
44. 从“富士康”事件谈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45. 试论在权力和资本影响下的新闻现状
46. 从新闻的内容谈新闻美
47. 从新闻的形式谈新闻美


1. 传播效果浅论
2. 略论传播效果的提高
3. 传播效果评价
4. 博客管理初探
5. 中西采访技巧比较
6. 中西新闻价值观比较
7. 中西电视谈话节目比较
8.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9. 外国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改进
10.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风格比较
11. 广告的文化策略
12. 电视广告的现状与发展
13. 中国电视广告20年概论
14. 广告创意论
15. 广告的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
16. 新闻写作的创意
17.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焦虑
18.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9. 从突然公司事件看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20. 新闻出版“气功热”反思
21. 民生新闻与社会和谐
22. 浅论突发事件报道
23. 社会和谐与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
24.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新闻
25. 科学发展观与新闻传播
26. 社会和谐与社会新闻
27. 新闻报道与社会和谐
28. 隐性采访浅论
29. 独家报道浅论
30. 都市报的现状与发展
31. 中外动漫产生比较
32. 动漫创新初探
33. 法制新闻中的隐性采访
34. 新闻采访中的新闻侵权行为
35. 批评报道与新闻侵权
36.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新闻报道
37.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新闻
38. 浅论网络传播
39. 网络传播与社会和谐
40. 短信传播浅论
41. 新闻媒体传播比较

您的新闻传播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