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雨巷诗人”的现代派诗人是( )

如题所述

被称为“雨巷诗人”的现代派诗人是(B)。

A.徐志摩

B.戴望舒

C.胡适

D.闻一多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发表脍炙人口的《雨巷》一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雨巷》写于1927年,是一首象征性的诗,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从此可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

诗中一腔愁绪的“我”带着心灵的创痛思索着、追求着;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般消逝的姑娘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戴望舒,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望舒是其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

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