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的上一句

简介

答案:海内存知己。
全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全国各地。 比邻∶近邻。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人,初唐四杰之一。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王勃画像之称,但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多,但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那时就与,扬,卢,骆并称为初唐四杰。666年(乾封初)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672年(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675年(上元二年)或676年(上元三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总结:这一句是名句,运用流水对,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又极见乐观豪放的襟怀,是送别之词的绝唱,作者并未风花雪月地“伤离别”,而是说:只要朋友心心相印,即使分别,思念之情也会将双方紧紧连在一起,宛若比邻。深情中见豁达,典型地体现了初唐四杰的襟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2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诗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3个回答  2010-05-28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4个回答  2010-05-2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