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修辞的作用

如题所述

比喻修辞的作用如下:

1、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能使人物形象鲜明。

3、能使景物形象化。

4、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5、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

6、能使标题醒目、动人。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1、指代不同

比喻: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拟人:比拟的一种。把生物或非生物直接当作人来描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具体的感受。

2、侧重点不同

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如“儿童(本体)像(比喻词)春天的花朵(喻体)。

拟人:在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等)中是一种常见的人格化的描写手法。

3、引证用法不同

比喻: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拟人:端木良《关山月的艺术》:“林和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喻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抑》其中有"取譬不远,昊天不忒"的诗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对比喻进行研究。到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有专篇对比喻进行全面、精辟的论述。到了明、清,出现了明代徐元太的《喻林》、清代吕佩芬的《经言明喻编》等编汇比喻现象的专书,使比喻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