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子贡的故事

如题所述

孔子和子贡的故事如下:




春秋时期,鲁国渐渐强大,此时还有很多鲁国人在外国给别人做奴隶。于是,鲁国推出一条政令,规定无论谁路经外国赎回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鲁国财政部门就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大于或等于救赎成本的奖励,此举是为了鼓励大家救回在外国受苦的鲁国人。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名交游广阔的商人,有一次在外国期间,花重金救回了几个鲁国人,他觉得这件事对于他是举手之劳,不用政府给予他奖励,就当做了一回好事。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骂了子贡一通,他说:“你救回了那些鲁国人,不要政府的奖励,你觉得作了一件好事。但是你这样做会使别人的救援成本上升,别人会觉得救了人再去政府领取奖励是可耻的行为,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就没有人去救鲁国人了。你这是好心办了坏事啊!”

子贡这么做,无形之中给社会灌输了这样一种意识:救人是纯粹的善念,应该是不计回报的,如果要求回报,就是另有所图,反而是一种恶。在道德负担的情况下,人们权衡之后就会作出放弃救人的选择。所以,看似高尚的子贡其实违反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法则,把一件原本挺好的事给作坏了,好心办坏事就是如此了。

有时候,在做取舍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对某个群体以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不要被自己的某个想法给遮蔽,一意孤行,这样,社会这个大环境可能会承受比原本大得多的损失。

子贡简介

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是一位在曹鲁之间经商的大商人,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在《论语》中,记述孔子与弟子答问的篇幅以子贡为最多。

子贡关心治国方略,有较强烈的从政志向,经常向孔子请教政治问题。他曾仕于鲁、卫,游说于齐、吴、越、晋诸国。子贡对孔子的颂扬在孔门弟子中是出名的,他曾称赞孔子为“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和“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