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变了吗?

RT
1861年的时候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2)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更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评价及影响:(1)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废除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
(3)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1861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因为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需付出的赎金却高达9亿卢布,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总共不下20亿卢布。正如列宁所说的“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农奴制的危机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俄国地主为了增加谷物产量,广开财富来源,不断加重对农奴的剥削。农民的生活因而日趋恶化,生产积极性更为降低。这不仅影响农民份地的收入,也降低了地主土地的产量,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

在农奴制危机的情况下,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因素便涌现出来。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的一些地主从追求产量出发,便采用雇佣劳动制,以轮种代替三圃制,购置农业机器,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此同时,农民也发生分化,出现了富农阶层。他们雇工耕种,经营商业。所以农奴制度便处于逐渐瓦解的状态。

除了以上诸因素外,农民的斗争还冲击着农奴制。他们除了消极怠工,破坏地主财产外,还揭竿而起,浴血战斗。19世纪上半期,曾经发生过上千次的农民起义,使农奴制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农奴制度下的工业 在农奴制度之下,俄国的手工工场有农奴制的和资本主义的两种。前者依靠农奴劳动,或由政府设立,或为业主开办,或是贵族地主经营;后者使用雇佣劳动,是由商人或富农建立的。19世纪上半期,使用农奴的企业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产品,往往用鞭笞,带枷锁,坐监牢等强制手段,强迫农奴增加劳动强度。而农奴所采用的逃跑、放火、起义等手段和场主进行的激烈斗争,使农奴工场无法维持下去,于是纷纷倒闭,到1860年,能够幸存的已寥寥无几。在农奴工场衰落的同时,剥削雇佣劳动的工场相对地发达起来。在加工工业中,1804年的自由雇佣工人占全体工人的48%,1825年升为54%,1860年达到82%。但是,资本主义的工场仍然受到农奴制的束缚,不易充分发展。例如,这时所谓的雇佣工人主要是缴纳代役租的农奴。他们所交的代役租实际上是场主所攫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而降低了他们的利润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3
改变了。由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6
变成了农民私有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