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完美运行与中国自古以来的飞天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北京时间6月5日10时44分07秒,长征二号F改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点火起飞。

我们的古人们大约受飞鸟的启示,做了很多关于飞翔的实践活动,创作出了许多与飞翔有关的极富想象力的神话与传说。这些实践活动及神话、传说,不仅丰富了古代中国人的 社会 文化生活,同时也启发了近、现代的航空航天科学理论研究及实践 探索 。

一,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清 高鼎)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鹞子。

风筝大约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应该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决战于垓下,项羽的军队被刘邦、韩信联军团团围困。善于用兵的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就是“四面楚歌”的典故。

二,鸡犬升天。

传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长期修炼丹药,终于获得了成功。一日他吃下丹药,便成仙飞天而去。其中一些丹药散落在地,被他家里的鸡、狗吃了,结果他家的鸡狗也一起飞到天上成了神仙。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即源于此。

天在哪里?天,就在我们古人抬头仰望的无限想象空间里。

三,嫦娥奔月。

西汉《淮南子》记载,嫦娥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弄来的长生不死药,身子就突然“点火”了,直飞星空,一路飞进月宫。这个神话很有趣,也富有暗示性:我们古代中国人,不仅有飞天的理想,甚至还有登上月球的愿望。

唐代李商隐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按照我们中国诸多神话故事的描述,嫦娥永远地住在月亮上,似乎并不孤单,至少还有宠物玉兔、蟾蜍相伴。同类倒也有,在天庭犯过错的吴刚。那个倒霉的男人,他被罚到月宫砍树,高五百丈的桂树却永远不倒。他需要一直砍伐下去,工作没有尽头。

四,牛郎织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的这一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既表达了人世间的凄美 情感 ,也满足了我们对星空世界的奇妙想象。

五,八仙过海。

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八仙就是道教里塑造出来的八个能力超凡的神仙。他们腾云驾雾,神出鬼没。八仙过海是最精彩的八仙故事之一。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张果老、铁拐李等这八个神仙,个个都会像鸟一样飞翔,自由自在。

六,飞天乐伎。

我国甘肃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其职能是侍奉佛陀和天帝释,因能歌善舞,周身还散发着香气,所以又叫香音神或飞天伎乐。按佛经的描述,飞天的形象似人非人,头上长角,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之手,却成了形貌俊美的天男天女。这些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飞天,身披天衣,环绕彩带,飞腾之状犹如游龙翔凤,彩云飘扬。这是人们向往飞行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而且,仔细观察那些飞天的乐伎,有的飘摇摇地歪斜着身子,似乎被描摹出“太空失重”的感觉。

七,筋斗云。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出彩的角色就是孙悟空。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飞行十万八千里。这差不多是火箭的速度了吧。

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天宫是我们人类按照皇宫布局的想象,它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孙悟空、二郎神这些神仙们上天、下凡如履平地一般地简单。

小时候,我读《西游记》时,一直有一个困惑在心: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个个都是神仙,个个都会腾云驾雾,去西天取经时,为什么非要像我们普通人那样千辛万苦地长途跋涉?

(2022/6/6,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