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乙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2个。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2年称"乙酉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25,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2,除以12的余数是10,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乙酉年"。

拓展知识:

干支记月是指用干支记录月序。有些书只使用地支记录月份,每月的固定数字由十二个地支表示。冬至所在的月份被称为“子月”(类似于农历11月),次月被称为“丑月”(类似于农历12月),等等。因此,古代历法中的“夏历”以“阴月”为正月,也称为建阴月或建阴正月等。

农历就是干支历,节气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干支不是以节气划分的,无论传统习惯还是官方历书皆如此(详见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撰的《通用万年历》)。

干支纪月多用于命理学,历法不常用。故其以节气月为基础,没有以朔望月为依据,这不同于历法常用的干支纪年以农历年为基础。事实上,近年来流传甚广的干支年起于当年立春,是命理学的观点,不是民间普遍的做法。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由此知干支发明之初就是:干用于纪日,支用于纪月。

古代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但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赶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逐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