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的典故

如题所述

一日不见的典故最早出自于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具体是《诗经▪王风▪采葛》这篇。

原文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个在山上采葛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好像隔了三个月那么久。

那个在山上采艾蒿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好像隔了三个秋季那么漫长;那个在山上采艾草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好像是隔了三年那么漫长。因此,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就被用来形容对朋友的殷切思念之情。

这个典故中的一日不见,是形容对朋友或所爱之人的殷切思念。在《诗经》中,作者用一日不见来形容自己与所爱之人分开的时间之长,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自己的孤独。同时,通过如隔三秋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再次相见的强烈愿望。

这个典故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用来形容对朋友或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例如,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与一日不见相似的典故:

一日三秋和望穿秋水这两个典故都用来形容思念之情的深切。

一日三秋是一个出自《诗经▪王风▪采葛》的典故,原文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个典故的意思是,一天没有见到所思念的人,就感觉好像隔了三个季度那么漫长。后来,一日三秋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思念殷切,感觉时间特别漫长。

望穿秋水则出自于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个典故的意思是,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其中,望穿表示盼望之切,秋水则代指眼睛。这个典故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切和迫切,让人感受到思念之苦。

这两个典故虽然表达的方式略有不同,但都是用来形容思念之情深切、感觉时间漫长的经典用语。同时,它们也都强调了思念之苦,让人感受到那种无法相见、渴望相见的情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