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放电顺序如何判断?

如题所述

离子放电顺序及电解产物的判断:

(1)阳极:还原性物质放电(失电子)能力:活泼金属阳极(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银或银以前的金属)>S2->I ->Br->Cl->OH->高价含氧酸根(水溶液中不放电) >F-


阳极上氧化产物:金属阳离子、S 、 I2 、 Br2 、 Cl2 、 H2O和O2

(2)阴极:无论是惰性电极还是金属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顺序是:Ag+>Hg2+ >Fe3 + >Cu2+ >H+ [浓度较大时] >Pb2+ > Sn2+ > Fe2+ > Zn2+ > H+ [浓度很小时] > Al3+ > Mg2+ > Na+ > K+

阴极上还原产物:

金属阳离子放电,得到的是金属单质(Fe3+放电得到Fe2+);H+放电得到H2 ;当氧化能力强的离子反应完,则溶液中剩余的氧化能力最强的离子继续放电. 

离子的得失电子的顺序:

1、在阳极上如是活性材料作电极时,金属在阳极失电子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溶液,阴离子不 容易在电极失去电子.如是惰性电极如Pt、Au、Ti、石墨等,阴离子失电子的能力大小顺序:S2-> I- >B->Cl->OH->含氧酸根离子

2、在阴极上电极都不参与电极反应,发 生反应的是溶液中的阳离子阳离子得电 子顺序:Fe 3+ >Ag+>Hg 2+ >Cu 2+ >Pb 2+ >Fe 2+ >Zn 2+ >H+ >Al 3+ >Mg 2+ >Na+>Ca 2+ >K +

扩展资料

  一、电化学保护分为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两类。

①阴极保护。通过降低金属电位而达到保护目的的,称为阴极保护。根据保护电流的来源,阴极保护有外加电流法和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是由外部直流电源提供保护电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保护对象,正极连接辅助阳极。

通过电解质环境构成电流回路。牺牲阳极法是依靠电位负于保护对象的金属(牺牲阳极)自身消耗来提供保护电流,保护对象直接与牺牲阳极连接,在电解质环境中构成保护电流回路。阴极保护主要用于防止土壤、海水等中性介质中的金属腐蚀。

②阳极保护。通过提高可钝化金属的电位使其进入钝态而达到保护目的的,称为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利用阳极极化电流使金属处于稳定的钝态,其保护系统类似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只是极化电流的方向相反。

只有具有活化 - 钝化转变的腐蚀体系才能采用阳极保护技术,例如浓硫酸贮罐、氨水贮槽等。

液体中的离子或荷电质点能在电场的影响下迁移。由于离子的性质不同,迁移的速率也不同,正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也不同。当在电池的两极加上一个直流电压时,可以把一些有机物的混合物分离。

电解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阳极:活泼金属—电极失电子(Au,Pt,Ir 除外);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注:失电子能力:活泼金属(除Pt Au)>S2->I->Br->Cl->OH->含氧酸根(NO3 ->SO4 2-)>F-

阴极: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注:得电子能力:Ag+>Hg2+>Fe3+>Cu2+>H+(酸

>Pb2+>Sn2+>Fe2+>Zn2+>H2O(水)>Al3+>Mg2+>Na+>Ca2+>K+(即活泼型金属顺序表的逆向)

对应关系:阳极连电源正极,阴极连电源负极(可见高中教材*《化学选修·四》)

规律:铝前(含铝)离子不放电,氢(酸)后离子先放电,氢(酸)前铝后的离子看条件。

二、四类电解型的电解规律:

①电解水型(强碱,含氧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溶液呈碱性则p=Hzhi大,溶液呈酸性则pH减小,溶液呈中性则pH不变。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水。

②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无氧酸pH变大,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不变。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适量电解质。

③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pH变大。电解质溶液复原—加阴离子相同的酸。

④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pH变小。电解质 溶液复原—加阳离子相同的碱或氧化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