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生平及诗歌特点,急,谢了

如题所述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法,本文分而述之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实际上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统一的。

  唐代诗人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但是,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本文只就“诗中有画”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许有助于说明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有特色,各有局限。“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而言。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因此,“诗中有画”才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李白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如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方面的因素,但就他的主导倾向而言,他却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虽然也接受了《诗经》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对他影响更深的却是《楚辞》中屈原的作品。李白和屈原有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同样有着不满现实的反抗精神,也有着可以媲美的高贵品质和艺术天才。以这些共同的特点为基础,他必然会走上屈原所开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道路,并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对它有所丰富和发展。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确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在表现手法上,他也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使这一表现手法益臻完美。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因之,他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他是通过这样的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敌人残暴、丑恶的憎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孟浩然
  孟浩然是我心中的一位风流居士,其诗歌的艺术风格一般平易而朴素,冲淡而深沉,往往不为人们一下所认识和喜爱,毕竟欣赏这类作品需要更高的艺术修养,需要反复细致的玩味,方可领略其间蕴含的美。走进孟浩然,去领略其淡秀清旷的艺术特色,去探讨其背后蕴涵的赞美河山、爱国爱民之丰富内涵,也别有一番风味。

  一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与王维、高适、岑参并称“盛唐四大家”,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漫游吴越。四十岁时,西入长安考进士,失意而归。张九龄在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而死。他的诗在当时颇负盛名,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不甘落寞,却在隐沦中度过一生,山水田园的幽静景物,因而形成清新淡远的艺术风格。

  孟浩然终生隐居,隐士是不便过多地谈论世事的,至少不便过多形诸笔墨。孟浩然的诗除几首情诗、宫词和边塞诗外,都是表现他高士的生活和情怀。孟浩然的诗在取材和立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选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完整事件,并借景物的烘托(论述详第三节,本节从略),来表现一位风神散朗的高士——孟浩然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人的思想感情总要表露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写日常生活很能恰当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日常生活的片段虽小,一滴水见太阳,它却可以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思想的某些方面。如《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选取清晨醒来听啼鸟,念花落一刹那间的活动,仅仅用二十个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他闲适的生活和惜春的心情。啼鸟落花是春天常见的景物,听和想也是人们醒来寻常的活动,一经诗人构成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细节化、典型化,就赋予了它无限的情意,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

  杜甫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