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撼庭秋原文及赏析

如题所述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此词写别后相思,镂骨铭心。北宋承平宰相晏殊向以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著称于世,其《珠玉词》在雍容华贵之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闲愁,而这首《撼庭秋》则是另有一番情景。此词写别后相思,倾诉心中深深的思恋和苦恼,抛撇开惯常的富贵气而显得极其清苦,以至成为《珠玉词》中的别调而传诵一时。
  词由主人公与心上人别后音信杳然,难寄深情开始。“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恋人别后,不知今在何方? 是在途中,或许已达目的地? 总之,路程遥远,千里迢迢,音书难寄! 所以“此情难寄”之“恨”所包含的感情也就特别丰富和复杂,有挂念、担忧、焦虑、相思炽情等等,一“恨”字,统括了此时此地的心情,也是爱的极致心理的表露。那么主人公是如何渡过这段特别难熬的时日呢?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这里选择典型的闺阁环境,因此看来这位主人公是位女性。自从恋人走后,她便独居闺中,日夜盼望早日得知远方人的消息,晴雨无阻,苦思不已。每逢月上中天,如水的月华透过薄薄的纱窗,倾泻进房内,照在她失神的脸上,写月圆人不团圆。而秋雨阵阵转冷,梧桐秋雨点点滴滴,涌向心头,使她心绪烦乱而引起对远方人的怀念。团圆之月,容易触动离别愁绪,秋雨滴梧桐,对深闺独处的人,听起来加倍难堪,因此就显得特别凄凉漫长。就这样,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难道她不想登高望远,早点看到远方人归来的身影吗? 不是的,她岂止思念,而且天天登楼眺望。只是“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主人公登上最高楼,从早到晚一直凝望,天是那么高远,云又是那么阴沉与黯淡,沉甸甸灰濛濛的黯云不但遮断了登楼人的视线,而且在登楼人的心上投下一团阴影,仿佛是一种失望的征兆,怎么不使主人公感到难堪而憔悴呢? 正在愁苦之际,她瞥见了室内大红的蜡烛,顿时逗起她一段美好的回忆和感慨。“兰堂”指布置华丽的厅堂,或许她与心上人曾经在这里渡过海誓山盟、互诉衷曲、耳鬓厮磨、形影相依的温馨与幸福时刻,彻夜高烧的红烛便是亲切的见证人。“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心长焰短”既写蜡烛的外形,又意味深长地象征着有心人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怨恨,以及希望的渺茫。与前面“天遥云黯”相呼应,显得细腻婉曲而动人。“向人垂泪”一句则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红烛,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主人公心里难过。想当初,两人相聚,情深意浓,红烛高烧,满室生辉,而今红蜡垂泪,依依惜别。于秾丽中透出悲凉。数句伤心语写得极其饱满,景真情足,精美无比。全词代人赋清苦,设身处地,如出己心,是一篇有优美的“怨”的情思的爱情小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