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的RTK测量怎么操作啊,具体步骤什么?

在接收机上怎样操作

1.连接手簿,设定投影面参数。设定与电台的接受频率。
2.架设电台,输入已知点数据,调整接受频率与流动站一致。
3.流动站新建工程,新建当天的文件,在电台周围10KM范围内采集数据。

可以在架好电台后先在附近点位进行测试,流动站手簿会在RTK模式下当场算出数据,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测量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RTK的操作和应用,给你一个下载,上面有详细的说明:
http://kzclnew.kmyz.edu.cn/ch11.aspx <RTK的操作和应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第3个回答  2020-02-21
这回答暂时不可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05-15
首次作业时由于已知的两个控制点不通视,无法立后视,不能进行数据的校核,故由GPS-RTK确定一点。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
1.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2.架设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3.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4.记录。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5.测站点检验及校和。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和。检和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