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交通为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如题所述

私车的迅猛增长和四处出动,让北京出现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次、也是最大的一次交通拥堵,北京交通再度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市民不禁开始怀念起SARS时期北京街道上行人车马稀的“美好光景”。

作为衣食住行之一,交通出行是人类基本需求的一部分。北京交通拥堵为时已久,但叫了这么多年,修了那么多路,想了那么多招,出了那么多对策,似乎一切照旧——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北京交通拥堵是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状况的典型缩影。必须承认,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交通拥堵很难说清到底是谁的问题,或者毋宁说谁都有责任。着急了骂娘没用,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同济大学教授杨晓光说:“中国不少地方对待交通的态度就像对待厕所一样,需要的时候上一下,方便完了就完了,所以中国的厕所都很脏。”

但“鱼从头烂起”,杨晓光担心的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现在面临的问题,几年后将在中国的中小城市甚至县、镇以下大规模重演。

“北京的道路交通似乎是突然间拥堵的。8月7日,具体说应该是这个日子”,一位每天都要坐公交车上班的白领这样说。从那天起,她在上班路上花的时间比从前多出了一倍。她的这个说法还得到不少出租汽车司机的证实。从那以后,北京的道路的交通饱和度达到90%以上,而且已经不分是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时间。

就在8月7日的前三天,8月4日,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对外公布,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128万辆。有媒体按照国际标准得出结论说, 北京已经真正进入了汽车化社会。

据统计,北京机动车从建国初期的2300辆发展到1997年2月的100万辆,用了48年的时间。而从100万辆发展到今天的200万辆,则只用了6年半。去年,北京新增机动车27.6万辆,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今年仅前7个月新增机动车就有19万辆,私人购车势头猛烈。

汽车社会是否来临,老百姓不见得关心,但最近几个月、特别是SARS过后北京道路的拥堵,却让他们苦不堪言。

对北京路况最熟悉的,莫过于北京的出租车司机了。随便坐上哪辆出租车,即使碰上堵车,司机也不再冒火骂娘,只是用眼瞄瞄前面的车,估计一下路程时间:从复兴门到国贸中心,9公里,长安街那么宽的路,“怎么也得走一个钟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7
骑车、步行:方便

骑车步行的就不说了,方便,毕竟灵活,在西堤这个很靠内城的地方,优势明显。

步行后乘车:还不错

步行乘车的也不错,步行不远就能坐上开往四面八方的公交车,到广外大街上坐公交比到莲花池西路差一点,远一点,但也可以。7号9号线通了就更好了,一个南,一个北,一个东西向,一个南北向,挺好。

开车:那就痛苦了。

往南去,上了广外大街是单行道,都要到广安门挑头或去弯子挑头,但上下班的时候两个方向都非常堵啊。
往北去,更惨了,要绕行,铁路十年八年是不会拆的。
下面的内容转自广源小区论坛,对西堤感兴趣的有车族人可以参考一下:

据了解,小区西区西侧河边的大面积空地(一直向北延伸到天莲大厦),准备修一个面积大约4万多平米的园林绿地,目前小区北侧的断头路顶头的围墙就是宣武园林的,由于冬天草坪不易种植,所以准备明年春节以后开始施工,工期为3-6个月。同时,小区北侧的小马厂路连接广莲路,据有关人士介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明年和广莲路的改造工程同时开工,到时候丽水莲花北面的公交车站和垃圾站一并搬迁。这样一来我们出小区北门就可以直接向西到西站南广场、或向北通过会城门桥上莲石路或长安街了,大大方便出行。另一种说法就很不乐观了,说是得等到西堤红山的房子修好了以后再开路,那样至少得等到2012年了。坛子里有没有发改委的或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的,向北京市管事儿的反映反映群众们的呼声吧。
第2个回答  2010-05-11
因为你离不开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