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23回的主要情节概括,大约五六百字左右,谢谢

细节要详细一点,主要情节突出。

唐僧师徒四人路到西牛贺州,在一个贾姓家歇宿,那妇人是个寡妇,底下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贾夫人希望唐僧能做个家长,哪知唐僧不忘本,一心只要取经。猪八戒却有了意,只是不便明说,却在底下起哄,被唐僧斥责后。以放马为由,溜去做女婿,孙悟空变作蜻蜓跟在其后。见到猪八戒起了凡心,回去禀告师父。待八戒回来,唐僧便把他留在了贾夫人家。
猪八戒凡心一起,便起了贪心,欲一人独占贾夫人三个女儿,但贾夫人不允,先用手帕放在他头上,告诉他捉到哪个娶哪个,结果不知为何,八戒怎么也抓不到。后那夫人又拿出三件锦衣,跟他讲,那件穿得下娶哪个。结果猪八戒贪心,一下子全套上了。那锦衣却化作绳索,把猪八戒吊了起来。而那夫人和三个女儿却全不见了。
次日起来,唐僧发现贾夫人的家全不见了,只发现一张帖儿,看完才知昨晚的一切,乃是南海观音和文书普贤菩萨及黎山老母为了点化师徒禅心而设的局。帖中言明,八戒需好好收拾凡心。再寻八戒,却发现他被吊在树上。而那猪八戒,自是赌咒发誓再也不发凡心,这才被解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8
这是唐僧师徒“完聚”后的第一个小故事,吴先生写了“四圣试禅心”。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现在“取经小组”已经发展、扩大到师徒四人了,内部的“不团结因素”逐渐露出端倪。八戒抱怨“身负重担”,又抱怨“忍饥挨饿”;猴子忍不住说了他几句:“呆子,你这般言语,似有抱怨之心。···须是要吃辛受苦,才做得徒弟哩。”八戒嫌行李太重,却对猴子说出句“很不好听”的话:“···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这次猴子倒没急眼,而是笑道:“呆子,你和谁说理?”八戒紧跟一句“哥哥,与你说哩。”猴子解释说:“···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就够了,不必往下说了。孙悟空是“大师兄”,对“取经小组”的各个组员如何“分工”有一定的决定权;八戒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对于师兄的“分配意见”不可能不尊重。但猴子接下去又“画蛇添足”的补充道:“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这就是“迷信暴力”的一种表现了。此言一出,在猪八戒的心里就种下了“兄弟不睦”的种子,大家知道后来到“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就“破土发芽”了。师徒四人进入到仙佛点化而成的庄院以后,迎接他们的“半老不老的妇人”开口直接说出欲招赘四人之意。这里有三藏的几句描写大家要注意:因为妇人的话是分作三段逐一说明自家情况的,三藏也是一段接一段的听到的。他先是“推聋妆痖,瞑目宁心,寂然不答”,再是“自如痴如蠢,默默无言”,最后是“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可见唐僧真的是个“圣僧”,是个真和尚、好和尚。不以富贵动心,不以美色留意。但这妇人的话却打动了猪八戒!看他凡心一起开始“心痒难挠”、“左扭右扭的”,被师父喝斥、兄弟们挤兑一番以后,以放马为名,自己主动接近那妇人攀话。“娘,我来放马的”一句,把八戒的不堪描绘如画!叶昼旁评:“数声娘,叫得甚是亲热。”悟空因明就里,故而故意捉弄八戒,答应了亲事。不料八戒得陇望蜀,贪心不足,要把这家三个女儿真真、爱爱、怜怜都包了!老妇人设计要“撞天婚”,八戒一个也捉不到;又设计要他试穿“珍珠汗衫儿”,八戒中计被绷住,吊在林里一夜。第二天一早,唐僧发现所住庄院俱无,在一棵树上看到一张简帖儿。原来昨夜的老妇人是黎山老母,她的三个女儿是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唐僧方才醒悟是“四圣试禅心”,后来循声找到八戒,救了下来。 (回后评) 这一回后叶昼先生的“总评”颇为深刻,也很有趣味。他写道:“今人那一个不被真真、爱爱、怜怜弄坏了,不要独笑老猪也。人但笑老猪三个女儿娶不成,反被他绷了一夜;不知若娶成了,其绷不知又当如何?人试思之,世上有一个不在绷里者否?”重华读过这一回,除去觉得叶先生的评论很有趣以外,还看到一处更有趣的细节来。老妇人要招赘四人,唐僧装聋作哑。在试过悟空之心意以后,猴子鬼滑,第一次把“矛头”指向八戒,八戒道“不要栽人么,大家从常计较”;又试过沙僧的心意后,沙僧也“推出”了八戒,他还是这句“不要栽人,从常计较”;猴子嘴刁,把他的心思说破以后,他居然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也就含混的承认了这个“念头”,后院放马连“娘”都叫过了,在问到谁留下时,居然又一次“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把猪八戒那种又想又怕的状态描画的真淋漓尽致也!追问

拜托,我正在看这篇,复制粘贴请不要过于明显。
孩子,我要情节概括,不需要评论(字数也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