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历史的三个问题!急!

who created the Church of England, Why? What was the result?谁建造了 英国国教会 ,为什么? 结果怎样?
What was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Why was it considered important?
What were the ideas that characterized the Enlightenment period and how did it affect Socuety?

我简单说一下。
你所说的这些宗教实际都是基督教。在基督教会的发展历史上,由于对权力、对教义等等的分歧,教会内部发生了分裂。但是天主教一直继承者基督教的衣钵。
再一个,在国内你所见到的基督教就是16世纪后的新教。

第一次分裂:出现两大分支罗马公教(又称加特力教、公教、天主教、旧教)和东正教。首先是东西方教会的分裂。
东西方教会分裂的因素有很多
1、交通困难
2、语言分歧
3、皇帝对宗教的过分干涉
4、神学争执激烈
5、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对教宗权利只是硬头皮接受
6、对圣像的争执
7、宗主教佛西要与弥格尔·塞鲁来拒抗教宗,终于1054年正式分裂
详细经过:1053年君士坦丁堡主教弥格尔·塞鲁来要做东方教宗,关闭东方拉丁礼教堂,致函罗马。诋毁罗马,否认信经及擅改宗教道理。教宗良九世为免分裂。派以亨拜枢机为首的使节团,可惜因缺乏外交手段,被禁止举行弥撒圣祭。1054年,亨拜与同伴在唱大日课时进圣莎斐亚大殿,将开除教籍的判词,放在祭台上,并喊“愿天主鉴临,评判吾辈。”弥格尔不肯低头,将诏书当面焚毁,为争取同情,把枢机的措施,曲解以激怒众人,裂教局势在东方的一切教会中,教随他而去。实际使东正教与罗马分离的是彼此的不谅解与成见,应当努力避免不必要的对立,达成彼此间谅解、尊重和友爱。
目前: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有人说除了宗座首席权的问题外,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基本上都快合一了。不过,在未实现有形可见的圆满合一之前还是有一个条文应该遵守的,最主要的是有关圣事共融的的原则。天主教会尚禁止其神职人员与东正教神职人员有圣事性的共通,法典908条规定:禁止天主教司铎和未与天主教会完全共融的教会团体的司铎或圣职人员共同举行圣祭。当然,随着合一进程的进展,我们相信有一天会达致圆满的合一的。在东正教神职人员手里领受圣事是有效的,但天主教会禁止我们出于好奇和好玩去领受。

第二次分裂:出现了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也就是这次新教(在中国被误称为基督教)从基督教里面分裂出去了。
德国马丁路德的分裂。天主教会发展到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父出于对教宗的种种不满而离开了天主教会,把圣经和教义做了一些改变后另创新教,但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创造、救赎和照顾人类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称“神”或“耶和华”),并相信天父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为全人类的救世主,因此人们为区别两个不同的教会,把天主教称为基督教旧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议”)误译为“基督教”,在学术界则称为“抗罗宗”。在国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各教会的通称。在中国,学术界渐渐用“基督宗教”来概括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会。

英国的清教徒 (Qingjiaotu)是16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国教内部分离出来的宗教派别。16世纪上半叶,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英王为首领的国教会(圣公会),但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义和仪式。16世纪60年代,许多人主张清洗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因此得名清教徒。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因其要求在圣公会内未能实现,自70年代起,脱离圣公会,建立独立教会,选举长老管理宗教事务。清教教义反映了教会改革推动政治变革的愿望。17世纪上半叶,信奉清教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冲突愈演愈烈,导致英国革命,亦称清教徒革命。内战期间,议会废除主教制度。1843年在威斯特敏斯特牧师大会上清教徒分裂为长老派和独立派,后者主张地方自愿结合的宗教团体独立,反对凌驾于此之上的长老制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清教徒受到迫害。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宽容法》,允许不信奉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会。但对清教徒担任公职仍有所限制,到1828年政权才对清教徒完全开放。 因此上可以说英国的清教属于新教。

在我们中国农村大部分是天主教信仰者,但也有很多新教的信仰者。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官方数字500万,新教大概1000万。

圣经是基督教的,所以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有圣经。
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成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从成义这里衍生出来的。详细区别:答: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同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项答覆:
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
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
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
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

(1)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
——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
——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
——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
(2)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
——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
——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

3)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
(4)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
——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

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教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

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与异

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

2.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

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

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

5.人得永生: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

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

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

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

四.基本伦理: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以当地文化传道建立地方教会。基督教开始就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注重信徒直接用圣经传道及扩展地方教会。而较忽视当地文化。

六.行政组织:天主教注重从上治下的圣统制,以教宗治理普世教会。以教区主教治理地方教会。

基督教以信徒和地方教会为主体,由信徒选出的「长老团」,集体治理其地方教会。

七.主内合一:自16世纪基督教从天主教分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基督教分枝有数百教派,但在基本信仰上,天主教与基督教各派,可说在主内同根、大同小异。

合一的宗旨:本着天主是爱,凡是包容凡是相信 “所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哲理虽异,目标则一。每一种宗教都强调人类的改善、爱心 、尊重他人和分担他人的痛苦。在这方面,各种教的看法和目标都大致相同。”。有了众多的共同点各宗教都在努力实现同归一牧同属一栈的理想,基督教为了促进各教派的交流共融,设立了「普世基督教协会」;天主教召开梵二大公会议,除了革新整体教会,并以大公主义法令,从彼此的共同点交谈,合作促进所有基督徒合一;梵二后,也设立基督徒合一秘书处,积极推动与基督教兄弟姊妹互访交流、共同祈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3
1 英国国教会(Church of England),也称为安立甘宗或圣公宗,是基督新教的一个教派,与信义宗、归正宗同属基督新教三大主流教派。 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创始 并作为当时英国的国教,由英国国王担任教会最高首脑。“安立甘”就是英文“Anglican”(英国的)的音译。普世华人基督徒使用圣公会为公用名称。但是,圣公宗到了美国之后,英文名称却改为“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意思为主教制的教会。

圣公会与天主教一样相信使徒遗传,特别在按立神职人员的续承上。圣公会实行三阶级的圣职,主教(会督)Bishop,牧师(会长)Priest 和会吏 Deacon。

圣公会是和天主教差别最少的一种新教,除了和其它新教教派一样不崇拜偶像、不陈列耶稣受难像以外,使用的《圣经》(不适用于大中华地区)、教职人员服装、宗教仪式等都和天主教一样,圣公会教会并不自认为属于新教(Protestant),认为自己也是大公教会(即天主教),称教宗为“罗马主教”,不过教宗认为只要不承认教宗至高无上地位的西方教派,都属于新教。

圣公会的最高主教是坎特伯里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 http://www.wiki.cn/wiki/%E8%8B%B1%E5%9B%BD%E8%81%96%E5%85%AC%E6%9C%83

2

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觉得英国有两样建筑物是最多的:一个是酒吧,另一个便是教堂。

英国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宗教在英国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如此。

英国国教(the Church of England),在英国也称为Anglican Church,在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时脱离了罗马教皇(Pope)的统治,不归其管辖,从此英国国王或王后成了英国国教的最高统治者。

在当今英国,一般由英国首相(the Prime Minister)提名,然后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命名两位英国大主教(Archbishops)及所有其它主教。英国国教不从国家获取金钱赞助,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大财主,而且拥有大量的证券和国债。

英国国教的两大主教分别为:坎特伯雷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和约克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York)。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坎特伯雷大主教)是英国国教的教主,其次为约克大主教及英国上议院(the House of Lords)中占据席位的24位主教(bishop),及其它18位主教。因此包括两位大主教在内,英国共有44位主教。每个主教管辖一个区域,称为主教管区(diocese)。每个主教管区有一个大教堂(Cathedral),有的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1或12世纪。每个主教管区又可分为教区(parish),每个教区由教区牧师(vicar)管辖。其中有些大的教区,牧师经常配有一个助手,叫做副牧师(curate)来帮助其管理事务。

英国的城市(city)和郡(county)有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英国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大教堂(Cathedral),而其它的郡(county)就只有小教堂(church)了,英国的church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你走到最偏僻的地方都会见到各式各样的教堂,其肃穆典雅的气氛让人神往。

英国国教的牧师有权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祷告仪式。在一些教堂里,仪式复杂,教堂装饰金碧辉煌,牧师穿着长袍(robe),其气氛极像天主教仪式(the Catholic service),这在英国被人们称作高级教堂(High Church),在一些非常普通的教堂(Low Church),其仪式(ritual)十分简单,牧师也不穿精美的长袍(robe),教堂的装饰也十分简洁。

有的教堂为了吸引年青人,牧师们甚至引进通俗音乐(pop music),鼓励年青的吉它手(guitarists)为圣歌(hymn)伴奏。许多牧师甚至为教区的信徒(parishioner)担当了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英国国教的牧师是允许结婚的,到了1987年英国国教决定可以让妇女担当牧师一职。当时,尽管许多教堂成员支持英国国教这一决定,还是有一些男牧师离开了教堂,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以示抗议。

http://www.wiki.cn/wiki/%E8%8B%B1%E5%9B%BD%E8%81%96%E5%85%AC%E6%9C%83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9-20
不是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