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关于纳兰容若《蝶恋花》的鉴赏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纳兰容若《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又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岁月无情,我也像兰花一样渐渐地老去,多情多累已,我已经好累了,累得再也作不出怜惜花的句子来。只能忍着眼泪倚着花儿,满怀的愁绪不知该向谁诉说,只有任其随着阵阵的暗香幽幽然飘去,该往何处停呢?
     又来到旧时的小路,明月泻下一地的清辉,袖口的残香已经散去,回想往事此时的心比秋天的莲子还苦百倍。别再许诺生生世世住在花里面,可知道,爱惜花的人走了,只苦了花自飘零无人怜!

  注释:

  1、兰成:北周庾信之小字。唐陆龟蒙《小名录》:“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天竺僧呼信为兰成,因以为小字。”。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此处为作者借指自己。

  2、阁泪:含着眼泪。 3、生生:谓世世代代。或谓一生一代。 4、惜花人:喻指亡妻。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
  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
  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
  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有着一段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生经历,许多在别人看来非常矛盾、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和谐地交融在他的生命中:

  生为满族人却痴迷汉文化;身为权相明珠之子、康熙帝一等侍卫,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大他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汉族落拓文人;走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

  生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却过得并不快乐,翻开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断肠”……刚刚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寒疾而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纳兰性德,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很多人认识纳兰是因为他的词,他的悼亡词、塞外词、出世词,无一不情真意切,让人感叹。可是对词人本身的故事,大家了解的并不多。

  父亲仕途上的福星

  1655年,纳兰性德出生时,其父明珠只是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名普通军官,母亲虽是皇族,却已家道中落。可是,在纳兰出生后,明珠开始不断升迁,从内务府郎中到总管,再到内院侍读学士,既而升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后来成为康熙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国第二号人物。

  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纳兰可以接受到较好的教育。在父亲的藏书楼里,他最爱读《左传》、《春秋》、《史记》一类的历史书,那些发生在许多年前的惊心动魄的往事,令他激动,惹他不安,他从先圣、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中开始悄悄地营建自己的人生理想,“吾本忧时人,志欲吞鲸鲵”,他想长大后为社稷成就一番大业。

  大清国的一等侍卫

  崇尚武功是满族人祖祖辈辈的思维定式。他们的天下就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勇武、强悍的巴图鲁才是他们崇尚的英雄标准。尽管他们已经住进了北京的四合院,生活上也一天天趋于汉化,可是明珠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他公务繁忙,还是决定亲自训练儿子的武功。
  先是各种基本功:压腿、劈叉、弯腰、倒立、翻筋斗……反反复复地练,然后就是拳术、刀枪、剑棍,经冬历夏,风雨无阻。后来,明珠还请来专门的师傅对他进行严格训练,几年以后,纳兰的武功大有长进。十多岁的纳兰,已经是武功超群,骑射百发百中了。

  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的纳兰性德已经是京城小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了,可是他没有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员。清朝的侍卫制度使侍卫成为满清贵话子弟通往辉煌前程的必由之路。当侍卫这几年,玄烨的目光愈来愈多地停留在这个与自己同年的侍卫身上,很快就把他从三等侍卫提升到一等侍卫,并寻找各种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赠送各种礼物给他,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放到更能显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为侍卫可以每日出入宫廷,他目睹了朝廷内部为争权夺利而朝廷的党争,他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誉、光宗耀祖……这些曾经诱惑过他,令他向往,为之奋斗过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们。

  一生中的两位红粉知己

  纳兰的婚姻在那个年代同样是由父母安排的。新婚之夜,当纳兰揭开新人的盖头时,在灼灼红烛的照耀和一身鲜红的软缎旗袍衬托下,他的新娘卢氏清丽妩媚地像一朵刚刚出水的芙蓉,简直就像是吹花嚼蕊的天仙降到了人间。卢氏望着身旁这个面色苍白、清瘦但却气质高雅的年轻公子,情不自禁地把温柔的身子向丈夫身边靠了靠,这对青年一见钟情。

  渌水亭畔留下他们携手并肩漫步入徜徉的身影;花间草坪时常传来他们轻轻的笑声;书房里,妻子铺纸研墨,丈夫秉笔挥毫……年轻的夫妻沉浸在甜蜜的爱河里,纳兰有一种觅到知己的幸福感。这段日子,纳兰成德很少作诗填词,他在抓紧时间享受爱情。

  第二位红粉知己是他的朋友从南方带来的一位汉家才女——沈若。一位是倾慕汉家文化的忧郁词人,一位是长在世代书香的聪慧女子,两个志趣相同、气质相近、互相倾慕、心有灵犀的青年男女终于走到一起。一种重新觅到红颜知己的幸福感再一次回到纳兰性德的身上。那颗因为孤寂而变得疲惫衰老的心一下子又年轻起来。这次婚姻因为明珠的反对,使二人婚后的日子乐少苦多,最终沈若带着身孕返回家乡。一年之后,纳兰的寒疾发作,一位至情至性的贵族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02
兰成是北周诗人庾信小字,杜甫曾作《咏怀古迹》“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
江东”。而在这里纳兰用多才的兰成自指,想要通过歌咏兰成这一才子的萧瑟来表达自己
内心的孤单。秋天,本是一个容易使人伤感的季节,容若也许当时也被萧萧而下的黄叶
惊起了那一段愁绪,于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与自己情感相似的兰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
一下兰成: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拟咏怀》之十八)
这是兰成的愁苦,他感慨自己虽有才学,却于国无益,想学庄子的旷达,又不能做
到。所以忧愁无止。“残月”、“新秋”二句,写出日复一日的无聊与绝望,看似简单,其实
精警非凡。“露泣”一联写景抒情,也是精美异常。而对于容若,他似乎没有这样的愁
闷,相对古代文人来说,他是幸福的,没有怀才不遇,更没有深受贬谪的痛苦。相反,
他官路亨通,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只有感情的不如意才是他致命的伤害。因此,在这
里,我们可以把他借用“兰成”的愁苦来表达他思念的愁情。“阁泪”是指含着眼泪,宋佚名
《鹧鸪天》词曰: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他害怕自己因为多情而肆意诗词
而打扰自己平静的心绪,更还怕这些不该有的情感日益增长伤害彼此的关系。但是面对
这娇艳的花儿,想起自己的落寞便不能再压抑这些眼泪了。这些情,这些意,无人知
晓。于是他只能默默地流着思念的眼泪。他是优秀的,太多的愁绪不该出现在他的身
上;同时他又是多情的,这些无奈没有人明白其中包含了多少真情。宋晏几道《生查
子》词曰:醉帽檐头风细,征衫袖口香寒。纳兰容若这位多情郎,一步一步地在以前与
“谢娘”走过的小径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停停走走,时而叹息,时而傻笑。宛如他
此时身处其境。还记得当时他与“谢娘”园中嬉闹而满头大汗的情景,柔弱的倩影不断浮
现在他的眼前,他惊呆了,似乎摸着了那一缕轻盈,闻到了那一丝胭脂香云。然而,一
切都只是幻影,当他想要紧紧捉住时,她便从身边消失......
孤独再次涌现心头,他真的不该回忆。美好的一切只能在眼前拂动,像是诱人的毒
药,一切只在一丝烟云中。他又是懊悔又是无奈。曾经的千言万语,曾经的花言巧语,
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只是过眼云烟,一吹而散。只是固执的他不愿面对,依然相信那
虚幻的山盟海誓。品读容若,会为他的执着感慨,会为他的执着叹息。
第2个回答  2009-12-02
意解一下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