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 谢谢各位了 急救啊

如题所述

走进哲学(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被问及最多,而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如果问电脑是什么,你告诉他电脑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器,然后再指给他看,这是主机,那是显示器,再深一点,告诉他CPU是什么,主板是什么,内存是什么,也就可以了,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怎么用电脑的问题。但是,“电”何以成为“脑”,或者说“脑”怎么变成了“电”,电脑会不会取代人脑,电脑是提升了人的素质,还是扼杀了人的创造力,这些问题就成了哲学的问题。

大家知道,“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知”这个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了解和判断出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得多的人。

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根和本是同一个意思,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实际上,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当然,还有“种子”的问题,但是“种子”本身也有一个它的根本和要害是什么的问题。)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所以才有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分支学科。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较为浅近的例子是,你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也就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尽管你的人生有很多变化,但是,你的人生哲学还没有变化,那么你“本身”并没有变化。

哲学也可以理解为求出路的学问,“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外哲学家的普遍抱负,最起码对于个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只有哲学能够回答。从上面举的《尚书》的例子来看,中国哲学特别关注人的问题。

实际上,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大家一直不满意,还是要追问,我想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有的学者就认为哲学是思维领域的奥林匹克,是挑战人类思维局限的学问。但是,哲学又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须臾不可离”的学问,就看你有没有留心。比如,林林总总的建筑,表面是钢筋混凝土,瓷砖马赛克,背后则是一种哲学,是对人和自然、人和人、“有”和“无”、“虚”和“实”、“远”和“近”等诸多关系的理解和安排。建筑和建筑的区别,表面是建筑材料和建筑样式的区别,实际上是建筑哲学的区别。当然,建筑哲学要受施工队、原料供应商、土地开发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认为有了哲学就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哲学就没有一切,人类和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哲学的。 (张丰乾)

本次我们编写的长篇通俗哲学系列文章----走进哲学,主要通过讨论哲学里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客观、如实地介绍当代西方哲学家的方法论思想,而不过多地表现其哲学基本倾向。我们本次重点只谈论方法本身,而不谈论对方法的诠释,不涉及方法的终极根据。因为需要引入概率论这样的重要理论,即使我们尽量通俗简单化,也希望您至少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呵呵。。。。。。否则,纯属对牛弹琴!即使您有再多的钱,您也看不懂的。。。。。。

一切荣誉属于:那些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传播抚慰、安定和拯救知识的人;那些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信仰的人;那些救助贫穷者、痛苦者、未开化者,志在获得比这短暂的生命所能给予的更高的福佑的人。——塞缪尔·斯迈尔斯

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哲学家或者一个哲学探索研究者不可回避,而且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首要问题。过去,有着不同的世界观的哲人都做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主观四维唯物主义的回答如下:

哲学理论基础的三个要素是:社会存在、方法论、世界观。这是哲学的基本理论部分。这也正是科学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它明确了哲学的研究对象: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亦即“物质、精神、意识”;明确了探索研究哲学的方法论:四维论;明确了探索研究哲学所必须具有的科学的世界观:主观四维唯物主义。

哲学是研究探索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只有科学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才能使哲学真正成为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人和人类,这个世界就成为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只有物质存在,只有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构成体”,这些“物质构成体”遵循着“数理逻辑”及其规律的量变和遵循着“物理逻辑”及其规律的质变。“物质构成体”就没有了人的主观意识的反作用。只是有了人和人类,才形成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构成体”,并在人的主观意识的反作用下,产生了“人造物质构成体”;才产生了思维,产生了“主观”和“客观”,产生了精神和意识,产生了认识论,产生了方法论,产生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世界观。由此构成了社会存在。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之存在——包含着“物质、精神、意识”。人和人类社会的“三个属性”就是:物质属性、精神属性、意识属性。

首先,哲学要研究探索物质世界中的“物质”或“物质构成体”发展变化规律的普遍性,以及其特殊性;然后,根据人的“三个属性”的发展要求,将物质世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应用于人类社会,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促进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意识文明建设”。“物质”以“物质构成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由大小不等的无数个“物质构成体”组合而成,这些“物质构成体”都是以不等的变化速率在“四维时空”中发展变化,产生相互作用或转化成另一种新的“物质构成体”,并在解体和转化过程中遵循着“价值守恒定律”。这个“价值守恒定律”将“物和物”、“物和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意识在没有转化为精神之前,其意识产物只是虚拟的“物质构成体”。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产物——虚拟的“物质构成体”才能被建造成为真实的“人造物质构成体”。

其次,进行哲学的研究探索需要有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随着人类认识论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了一维“机械论”的“一成不变”是幼稚可笑的,二维“辩证法”具有局限性,容易使“物质构成体”的发展进入极端境地。那么,更全面、更先进的方法论就是“四维论”。而在实践应用中,将“四维论”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四维论”更全面,它克服了“辩证法”容易走向极端的局限性。

第三,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坚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否定了宗教信仰的“有神论”,而这种“有神论”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宗教也在不断地为科学技术让步,向唯物主义世界观低头,也不得不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就是“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应用了更全面、更先进的“对比与调和”的方法论——“四维论”,并吸收了辩证法“对立统一”中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密切结合的优点,坚持了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正确法则,它在人类充分认知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科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创建意识”,正确地运用客观规律来改造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

第四,坚持正确的认识论。人类的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实践的全过程。在这个实践的全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是从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感觉过程中产生的“感觉”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在多次反复的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增加“感性认识”,不断探索发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记忆于人的大脑和其它信息载体,又在人的大脑中经过“数理逻辑”和“物理逻辑”的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形成“创建意识”。人类依靠所获得的“理性认识”再次、多次进入实践,反复无穷,达到更高的认识层次,获得更新的“发现”,获得更精确的真理,形成更精确的“创建意识”,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实现和建立了更完美的“创建精神”。

第五,过去,不同的阶级都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但是,哲学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剥削阶级建立了以唯心主义为主的哲学体系,形成了客观唯心主义派别和主观唯心主义派别,但也在利用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政治上笼络劳动者之民心,以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劳动者阶级建立了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形成了客观唯物主义派别和主观唯物主义派别,但也受到了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影响,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利用唯心主义,比如:保密制度和保密措施的运用,尤其是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以及每一场战争和战斗的军事部署和阵地布局的保密工作,就体现着主观唯心主义。这在政治学上就表现为“智慧”,用以维护劳动者阶级的根本利益。再比如:“善良的谎言”也是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掩盖令人悲哀的事实,以防止让“悲哀的事实”打击了亲人、朋友和同志的精神与意识而陷入不必要的痛苦之中。

哲学探索的目的就是发现“真理”,并把所发现的“真理”用来指导实践。

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人类探索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所实现的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的原理和理论体系。在“真理”的基础上,就能建立起科学的哲学体系。“真理”就是我们在改造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实践中行动的指南。

现实中的哲学只是学说,不是科学。正是因为哲学学说中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或主观唯心主义等伪科学。这样,在此前的哲学史上,科学和伪科学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自始至终就带有残缺的哲学混合体系。客观唯心主义惧怕于“神”的威力,主观唯心主义无视客观规律;客观唯物主义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建精神和创建意识的积极发挥,主观唯物主义又容易忽视客观规律的制约,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这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了不良作用、阻碍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使社会产生倒退。

现实中的哲学不是科学,它可以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结合运用,在实践中巧妙地调控处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意识”这三个属性,立于权利斗争的不败之地,并取得一时的成功。这就表现出了哲学学说之强大的政治智慧。因此,哲学在西方社会,又被称之为“爱智慧”。

哲学本来是具体的,只是由于人类历史上认识论的局限性,哲学才被“抽象”化了!

因为哲学研究的是“物质、精神、意识”。对于人和人的群体以及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他们本身就具备“物质、精神、意识”,人和人的群体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则是最复杂的“物质构成体”。研究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构成体”和“物质构成体”之间及其内部“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性及其关系属于“数理学”和“物理学”的内容,研究人和物质之间“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性及其关系则是经济学的内容,研究人和人之间“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性及其关系则是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对人和物质之间“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性及其关系、人和人“量变”和“质变”之间的规律性及其关系进行综合研究,则是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哲学则是总结概括“数理学”原理和“物理学”原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来研究“物质”和“精神、意识”之间,“精神”和“意识”之间,以及“精神”和“意识”自身内部之间“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性及其关系。这就使得哲学和经济密不可分,哲学和政治密不可分。哲学是指导经济和政治发展变化的综合理论体系。

因此说:哲学是具体的。哲学的发展由“感觉”到“理性”,正在向着科学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7
哲学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与前瞻性并存的学科,它所关心的是探讨具体事物背后的抽象本质。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哲学这门学科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争议。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哲学的历史

哲学在欧洲语言里最早出自希腊文的“φιλοσοφος”(拉丁化希腊字母/拉丁语philosophia),即“philo-”(喜爱)和“sophia”(智慧)(爱智慧)。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后来的希腊三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研究终极真理的学科),知识论(我们是否有知识,知识是什么)与伦理学(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哲学问题,至今依然被热烈地讨论。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这些哲学家做注脚而已,那也就是说我们依旧在试着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与古希腊同时,在古老的中国,也产生了哲学的萌芽。西周以降,传统的社会制度发生巨变,周室衰微,列国纷争。这时候,一些具有社会抱负的士人走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著书立说,设坛施教,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解说人和自然。后世称其为“诸子百家”,这就是中国的哲学的开端。其中出现了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家,对后来整个的东亚哲学都有深刻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与其同时,西方哲学也正式的传入中国,由此,中国哲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学术意义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些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yti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领域里它们互相交叉,而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知识论也就是在架构主体与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描述。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伦理学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方面都有良好的说服力。(伦理学就先不谈了,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多数的哲学家往往只专精一个领域,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完整理论。他们的理论通常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并改变了人类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

哲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从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它们不仅仅解释了科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导了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里有效?它们的权威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可见: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借。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史 的主要分支:

-东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印度哲学史

--伊斯兰哲学史

--日本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古希腊罗马哲学史

--中世纪哲学史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史

--英美哲学史

--欧洲大陆哲学史

学哲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入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及其解释性的二手参考书;
3.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史。
4.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中国哲学史。

在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哲学学科是一个系统的学科,要想真正入门,一些相关的课程也是一定要学的,如:伦理学;(西方、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2.对于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史的学习,不建议初学者直接去阅读原著,而只需学习有关的大学教材即可;
3.哲学学科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尤其是对初学者更是如此,这尤其体现在对西方哲学史以及现代西方哲学史的学习上,这时不能有畏难情绪,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实际上,看多了自然就能有所收获了。
4.有时间的话,多翻一下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杂志,不要求一下子就懂,多翻即可,可适当做些笔记。
5.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哲学也有它的具体分类,也就是研究方向。搞哲学的人也并不是在以上所有方面都很精通,但也一定要有基本的把握。每个哲学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具体到一个学派,甚至具体到研究某个人。因此,你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专攻某方面,而不要迫使自己精通一切。当然,如果是纯粹作为一种兴趣的话,当然是多了解为好。

教材方面,西方哲学史以南开大学冒从虎等人编的《欧洲哲学通史》为好,其余的只要是相关的书即可。

哲学的学习方法,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祝你早入哲学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330.htm

第2个回答  2006-09-17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被问及最多,而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如果问电脑是什么,你告诉他电脑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器,然后再指给他看,这是主机,那是显示器,再深一点,告诉他CPU是什么,主板是什么,内存是什么,也就可以了,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怎么用电脑的问题。但是,“电”何以成为“脑”,或者说“脑”怎么变成了“电”,电脑会不会取代人脑,电脑是提升了人的素质,还是扼杀了人的创造力,这些问题就成了哲学的问题。

大家知道,“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知”这个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了解和判断出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得多的人。

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根和本是同一个意思,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实际上,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当然,还有“种子”的问题,但是“种子”本身也有一个它的根本和要害是什么的问题。)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所以才有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分支学科。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较为浅近的例子是,你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也就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尽管你的人生有很多变化,但是,你的人生哲学还没有变化,那么你“本身”并没有变化。

哲学也可以理解为求出路的学问,“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外哲学家的普遍抱负,最起码对于个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只有哲学能够回答。从上面举的《尚书》的例子来看,中国哲学特别关注人的问题。

实际上,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大家一直不满意,还是要追问,我想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有的学者就认为哲学是思维领域的奥林匹克,是挑战人类思维局限的学问。但是,哲学又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须臾不可离”的学问,就看你有没有留心。比如,林林总总的建筑,表面是钢筋混凝土,瓷砖马赛克,背后则是一种哲学,是对人和自然、人和人、“有”和“无”、“虚”和“实”、“远”和“近”等诸多关系的理解和安排。建筑和建筑的区别,表面是建筑材料和建筑样式的区别,实际上是建筑哲学的区别。当然,建筑哲学要受施工队、原料供应商、土地开发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认为有了哲学就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哲学就没有一切,人类和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哲学的。 (张丰乾)

本次我们编写的长篇通俗哲学系列文章----走进哲学,主要通过讨论哲学里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客观、如实地介绍当代西方哲学家的方法论思想,而不过多地表现其哲学基本倾向。我们本次重点只谈论方法本身,而不谈论对方法的诠释,不涉及方法的终极根据。因为需要引入概率论这样的重要理论,即使我们尽量通俗简单化,也希望您至少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呵呵。。。。。。否则,纯属对牛弹琴!即使您有再多的钱,您也看不懂的。。。。。。

一切荣誉属于:那些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传播抚慰、安定和拯救知识的人;那些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信仰的人;那些救助贫穷者、痛苦者、未开化者,志在获得比这短暂的生命所能给予的更高的福佑的人。——塞缪尔·斯迈尔斯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1180242167
第3个回答  2006-09-17
走进哲学(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被问及最多,而答案最不确定的问题。如果问电脑是什么,你告诉他电脑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器,然后再指给他看,这是主机,那是显示器,再深一点,告诉他CPU是什么,主板是什么,内存是什么,也就可以了,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怎么用电脑的问题。但是,“电”何以成为“脑”,或者说“脑”怎么变成了“电”,电脑会不会取代人脑,电脑是提升了人的素质,还是扼杀了人的创造力,这些问题就成了哲学的问题。

大家知道,“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文献《尚书·皋陶谟》记载大禹说过的话:“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后人解释说:“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知”这个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了解和判断出一个事物、一个现象,就是“知”。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得多的人。

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哲学是求根本的学问,根和本是同一个意思,大多数人只注意花和果,枝和叶,实际上,一棵树长成什么样子,是它的树根和树干决定的。(当然,还有“种子”的问题,但是“种子”本身也有一个它的根本和要害是什么的问题。)任何一门具体学科里面都有哲学问题,所以才有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分支学科。任何学科的革命都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发生的。较为浅近的例子是,你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变化,你的人生也就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尽管你的人生有很多变化,但是,你的人生哲学还没有变化,那么你“本身”并没有变化。

哲学也可以理解为求出路的学问,“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外哲学家的普遍抱负,最起码对于个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只有哲学能够回答。从上面举的《尚书》的例子来看,中国哲学特别关注人的问题。

实际上,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大家一直不满意,还是要追问,我想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有的学者就认为哲学是思维领域的奥林匹克,是挑战人类思维局限的学问。但是,哲学又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须臾不可离”的学问,就看你有没有留心。比如,林林总总的建筑,表面是钢筋混凝土,瓷砖马赛克,背后则是一种哲学,是对人和自然、人和人、“有”和“无”、“虚”和“实”、“远”和“近”等诸多关系的理解和安排。建筑和建筑的区别,表面是建筑材料和建筑样式的区别,实际上是建筑哲学的区别。当然,建筑哲学要受施工队、原料供应商、土地开发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认为有了哲学就有了一切,但是,没有哲学就没有一切,人类和动物的最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哲学的。 (张丰乾)

本次我们编写的长篇通俗哲学系列文章----走进哲学,主要通过讨论哲学里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客观、如实地介绍当代西方哲学家的方法论思想,而不过多地表现其哲学基本倾向。我们本次重点只谈论方法本身,而不谈论对方法的诠释,不涉及方法的终极根据。因为需要引入概率论这样的重要理论,即使我们尽量通俗简单化,也希望您至少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呵呵。。。。。。否则,纯属对牛弹琴!即使您有再多的钱,您也看不懂的。。。。。。

一切荣誉属于:那些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传播抚慰、安定和拯救知识的人;那些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信仰的人;那些救助贫穷者、痛苦者、未开化者,志在获得比这短暂的生命所能给予的更高的福佑的人。——塞缪尔·斯迈尔斯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1180242167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09-20
看来真的很少人系统的学过哲学,一句话:哲学是系统的理论的世界观。

当提到哲学是什么时,很多人会说那是“爱智慧”,因为古希腊就把哲学定义为philo-sophia,两个字根的意思分别就是“爱”“智慧”,其实是有别于sophist(诡辩家)的一种称谓。其中包含了各种学科,基本上今天的学科分类(因为今天的学科分类本来就来自于古希腊)都属于那个时代哲学家研究的范畴。

而现代哲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即集中在人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所以从中派生出来许多人对于自身的认识、存在的意义、宇宙的组成等等从大到小的问题。

讲述西方哲学史的书籍很多,而对于中国哲学,强力推荐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