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写<春望>时刚45岁,为何“头白” ,而且头发稀疏得“浑欲不胜簪”呢?

求求
答好啦
必有重谢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所以诗人虽然写此诗时年虽不高,但由于长时间的颠沛流离愁思郁结,当然未老头先白,思考太多不停挠头导致白发稀疏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1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忧国忧民之人,大脑 CPU 经常剧烈运转,要消耗不少的营养,此时头部血管输送的营养主要是要供给大脑而“冷落”了头发组织。再加上他忧患思绪过重,茶饭不香,如此不注意补充营养的话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脱发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20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第3个回答  2009-10-11
他发愁啊
愁得白了头,头发都掉光了
第4个回答  2009-10-11
愁的,有可能国破没饭吃,发育不良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