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这篇文章怎么概括

急用,21:45前快发给我,拜托!
谢谢啦! 把这篇文章的概括发给我就行了, 帮帮忙啊!是作业啊!!!急用!!!!!!!!!!!!!!!!!!!!!!!!!!!!!!!!!!!!!!!!!!!!!!!

梅花魂教学资源

教材简析:

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搭建对话平台,帮助学生打开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让学生与文字为友,在读中理解,在反复吟诵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资料链接:

教学建议:

1.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尤其要注意读好外祖父的话。外祖父的话语不多,一次是生气地训斥女儿;一次是跟不谙世事的外孙女赞梅花。读的时候要注意,训斥中表现的是对梅花图的疼惜,赞誉时坦露的是自己的心迹,只有用心感悟,才会读好这些句子。

⒉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要让学生懂得,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外祖父常常教“我”读这些诗词,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些诗句,就勾起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无限思念,漂泊他乡的浓浓愁绪,就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⒊老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线,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与方法调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与内心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外祖父爱梅花,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爱。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
⒋.课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诗、宋词,有的表现了思乡之情,有的表现了浓重的愁绪。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大体理解即可,不必作过多讲解。如果学生有兴趣,可把原诗词抄录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故乡》适时进行拓展阅读,并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思乡之情。

《梅花魂》(人教版十二册)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我们通过讨论认为:引号属于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并不表示停顿,这里的三处并列引语之间应当加上顿号。但课本中却没有用顿号,这是为什么?
湖北省利川市旗杆小学 丁久清 刘运琼 王碧莲 李桂芳
引号本身虽然不表示停顿,但连续用上引号之后,在读的时候,中间必然会产生自然的停顿,在形式上已把并列结构显示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可以不用顿号。例如:
①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鲁迅《给颜黎民的信》)
②比如“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朱光潜《咬文嚼字》)
例①②摘自人教小学和高中语文课本,编者的倾向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例②的并列词语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了引号后就不再用顿号了。
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1990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于这个问题虽未专门述及,但该《标点符号用法》在其引例分析阐释中,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示范,兹引两例为证。
③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
④例(21)中的“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是并列的词,例(22)中的“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是并列的短语(词组),它们内部的停顿都用顿号来表示。
从例③④并列词语使用引号后中间不用顿号的情况来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的专家们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这个观点,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文字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
与此情况相类似的是,并列连用的括号、书名号之间,现在也倾向于不用顿号。 主备人教案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五年 设计人:史

章节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梅花魂》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习者分析
让学生与文字为友,在读中理解,在反复吟诵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2自然段、第13自然段。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2和13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今天我们学习“梅花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么意思?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齐读课题,相机回答
5
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2)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5
通过检查预习初读情况,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10

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7

诵读语言,

积累语言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2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生先自学,后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

用~~画在书上

自学重点段15自然段,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

18

回顾升华

1、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2、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8
通过交流深化认识,突破难点

作业布置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课外诵读写梅花和思乡的诗句。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
扩展知识面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8
主要内容概括:《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五件小事: 1.教读诗词泪珠落
2.弄脏墨梅发脾气
3.不能回国呜呜呜
4.赠我墨梅谈寓意
5.随我登船送梅绢。
五件小事的概括对于文章的概括极有帮助。
参考:语文教材全解
第2个回答  2020-02-18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读到中国诗,流下思乡泪
爱惜墨梅图,弄脏发脾气
不能回祖国,伤心哭起来
赠图赞梅花,教导外孙女
临别赠手绢,梅花寄真情
第3个回答  2020-03-29
主要内容概括:《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4个回答  2020-02-04
《梅花魂》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有十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每当“我”看到梅花,就会想起葬身异国他乡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至15自然段):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我”时常感受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