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古诗词赏析的主要方法?

如题所述

  古诗词赏析主要方法
  行文构思(【X句+作用】
  修辞特点(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运用了XX修辞+作用(表达XX感情 ,XX意境)】
  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
  修辞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或突出特点.
  拟人: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赋予人的思 想和感情,表意丰富.
  夸张: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强烈感情;引起联想;烘托气氛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更鲜明,更强烈.加强肯定的意思.
  描写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
  美点品析
  从语言
  的角度
  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
  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叠词
  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作用
  色彩词
  作用
  绚丽多姿
  成语
  作用
  增添文学色彩
  修辞之美
  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
  句式之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
  叙议结合
  寓情于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我们要鉴赏诗词,其前提便是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穿越时空,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诗人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

  推荐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字千金法,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对所鉴赏的古诗词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信息,每个字词都值千金,包括所给出的诗题、作者、注释及问题;二是抓关键词。
  1、关注诗题、作者和注释
  有些诗词写得相当含蓄,把握内容时要充分注意诗题及有关背景。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看诗的内容写的是新妇早上要上堂拜公婆而精心打扮一番,仍不放心地问新郎自己打扮的如何。看诗题“近试上张水部”我们知道,作者以新妇自比,把张水部(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诗的主旨是向张籍征询意见。
  另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创作风格,对我们理解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乐观、陆游的爱国情感、辛弃疾的慷慨愤世、姜夔的感喟哀时、李清照后期的伤时念旧等。
  考题后的注释是鉴赏中必须加以关注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有意识提供给我们的必要暗示。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一字千金,切不可等闲视之。
  2、把握景和物
  ①抓景明情。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是有情的。因而一切自然界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会被染上人的感情色彩,抓景明情就为我们鉴赏古诗词提供了最基本的切入点。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前四句写景,通过声、形、色、态的描写,写出哀惋、凄清、冷落、寂寥的氛围,隐含着无限的“悲”、“苦”;后四句写情,通过直抒“悲”、“独”、“苦”、“恨”,写出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之感。
  ②缘物知意象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是自然造化赋予的,因而他们很自然地将人的品德才性与物的特点相比方,出现了许多以物喻人、借物写人的咏物诗。鉴赏咏物诗要重视物的特征和物背后的隐喻意,要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典型意象有: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柳谐音“留”,寓离别思乡之意;莲谐音“怜”,借以表达爱情;大雁表相思;桃花喻美人;大鹏象征思想自由;杜鹃象征悲哀;鹧鸪表离情别绪;松、竹、梅代表坚贞与高贵;荷、兰、菊代表高洁与清高等。
  3、抓住关键词
  ①“诗眼”。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对“诗眼”的鉴赏要把握词义、词性、修辞,理解句意,明确意境,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春花怒放的艳阳景色的气氛。“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字写秋千高现于绿柳朱楼、粉墙白壁之间,因春风而倍增骀宕的神情意态。
  ②动词。动词往往是诗意所在,值得品味。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得很有气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用字新颖,增添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③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写尽环境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给人细密绵绵的感受,写出大自然在夜雨中滋润万物的特殊景象。
  ④叠词。汉字中的叠词一般表示“……的样子”的意思,起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渲染强调气氛的作用。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阴阴”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强调作者内心的无限凄楚悲凉。
  在注重策略方法的同时,鉴赏古诗时一定还要注意多读几遍,抓住每一个信息,去整体感知,并根据所给意象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网上粘贴的,
  我个人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是了解作者生平,结合诗词,还有作者的其他诗词,不求甚解啊,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4
古诗词赏析主要方法
  行文构思(【X句+作用】
  修辞特点(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比喻,反复)【运用了XX修辞+作用(表达XX感情 ,XX意境)】
  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
  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
  修辞的作用
  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或突出特点.
  拟人: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赋予人的思 想和感情,表意丰富.
  夸张: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强烈感情;引起联想;烘托气氛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性强.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更鲜明,更强烈.加强肯定的意思.
  描写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
  美点品析
  从语言
  的角度
  从表达方式
  的角度
  从表现手法
  的角度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叠词
  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
  作用
  色彩词
  作用
  绚丽多姿
  成语
  作用
  增添文学色彩
  修辞之美
  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
  句式之美
  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
  叙议结合
  寓情于景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
  我们要鉴赏诗词,其前提便是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穿越时空,追随诗人的思想轨迹,领悟诗人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
  推荐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一字千金法,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对所鉴赏的古诗词不要放过任何一个信息,每个字词都值千金,包括所给出的诗题、作者、注释及问题;二是抓关键词。
  1、关注诗题、作者和注释
  有些诗词写得相当含蓄,把握内容时要充分注意诗题及有关背景。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看诗的内容写的是新妇早上要上堂拜公婆而精心打扮一番,仍不放心地问新郎自己打扮的如何。看诗题“近试上张水部”我们知道,作者以新妇自比,把张水部(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比作公婆,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诗的主旨是向张籍征询意见。
  另外,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诗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创作风格,对我们理解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乐观、陆游的爱国情感、辛弃疾的慷慨愤世、姜夔的感喟哀时、李清照后期的伤时念旧等。
  考题后的注释是鉴赏中必须加以关注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有意识提供给我们的必要暗示。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一字千金,切不可等闲视之。
  2、把握景和物
  ①抓景明情。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是有情的。因而一切自然界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会被染上人的感情色彩,抓景明情就为我们鉴赏古诗词提供了最基本的切入点。
  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前四句写景,通过声、形、色、态的描写,写出哀惋、凄清、冷落、寂寥的氛围,隐含着无限的“悲”、“苦”;后四句写情,通过直抒“悲”、“独”、“苦”、“恨”,写出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之感。
  ②缘物知意象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是自然造化赋予的,因而他们很自然地将人的品德才性与物的特点相比方,出现了许多以物喻人、借物写人的咏物诗。鉴赏咏物诗要重视物的特征和物背后的隐喻意,要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典型意象有: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柳谐音“留”,寓离别思乡之意;莲谐音“怜”,借以表达爱情;大雁表相思;桃花喻美人;大鹏象征思想自由;杜鹃象征悲哀;鹧鸪表离情别绪;松、竹、梅代表坚贞与高贵;荷、兰、菊代表高洁与清高等。
  3、抓住关键词
  ①“诗眼”。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对“诗眼”的鉴赏要把握词义、词性、修辞,理解句意,明确意境,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写出了春花怒放的艳阳景色的气氛。“绿杨楼外出秋千”的“出”字写秋千高现于绿柳朱楼、粉墙白壁之间,因春风而倍增骀宕的神情意态。
  ②动词。动词往往是诗意所在,值得品味。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写得很有气势。“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用字新颖,增添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③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写尽环境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给人细密绵绵的感受,写出大自然在夜雨中滋润万物的特殊景象。
  ④叠词。汉字中的叠词一般表示“……的样子”的意思,起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渲染强调气氛的作用。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阴阴”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强调作者内心的无限凄楚悲凉。
  在注重策略方法的同时,鉴赏古诗时一定还要注意多读几遍,抓住每一个信息,去整体感知,并根据所给意象充分发挥联想想象,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在网上粘贴的,
  我个人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是了解作者生平,结合诗词,还有作者的其他诗词,不求甚解啊,呵呵!
第2个回答  2009-10-16
意境 心境 环境 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