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及应对态度

详细

人生态度:

1、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2、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3、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扩展资料: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苏轼前半生几乎是一帆风顺的,直到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此事苏轼几乎丧命,后再弟弟及众人的努力下才保住性命,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苏轼的人生态度肯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后来真正遇事之后,人生态度却渐渐由无奈转向旷达,平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一而再,再而三的由希望道失望再到绝望,心中的那点起复的星星之火已经被事实扑灭了,所以既是自嘲也是陈述事实的说,官没当多大,还被迫羁旅漂泊,要问我这辈子的功业啊,大概都在黄州、惠州、儋州这几处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8
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很深,写景诗大多抒发了感情,但被人们误解单纯写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