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给我详尽介绍闻一多

如题所述

  闻一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巴河镇,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遇难。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祖上世代耕读,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他从小 就浸染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酷爱古典诗文,这深刻地影响他的一生。

  1912年冬,闻一多入清华学校读书。清华十年间,他既广泛地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又大量地阅读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尤醉心于中国古代诗歌。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社会活动,更是热情地投身到“五四”运动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1920年开始诗歌创作,早期诗作自编手抄为《真我集》,其中15首诗歌是他诗歌创作的最早尝试。1922年7月,赴美留学,学习美术,但更喜欢文学,尤积极创作新诗。1923年9月,他的诗集《红烛》出版,其中歌颂自然美、青春美,抒写诗人理想,特别是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1925年6月,闻一多留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他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写下了《诗的格律》等一系列理论文章,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并努力实践,写出了许多精美诗篇。1928年1月,《死水》出版,这部诗集是他新格律诗理论的完美体现,融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美和西方诗歌音节体式为一炉,开了一代诗风,影响巨大。此外,他还创作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爱国诗,表现了他“文化上的爱国主义”的思想。1931年,发表《奇迹》一诗后,转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许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抗战爆发后,闻一多随清华学校南迁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仍潜心研究古代文化文学。但专制制度和黑暗现实促使他拍案而起,投身到民主斗争中,成为一个勇敢的民主斗士。他写下了许多抨击社会时敝和批判传统的杂文。在一系列演讲中,为民主自由而呐喊。在李公仆夫人报告李公仆死难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后,被反动当局派遣特务枪杀于昆明,终年46岁。

  闻一多在他不多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成就。他的诗感情热烈,形式精美。内容上突出地抒写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朱自清称他“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中国新文化大系.诗集导言》)艺术上追求“三美”,开创了新格律诗派。后期杂文创作,充满战斗精神,是他为民主而斗争的有力武器。闻一多一生,历经诗人、学者、斗士三个阶段,最后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诗篇。

  闻一多主要著作书目

  冬夜草儿评论(诗歌评论) 现梁实秋合著,1922年11月,北京,清华文学社

  红烛(诗集) 1923年9月,上海,泰东图书局

  死水(诗集) 1928年1月,上海,新月书店

  楚辞校补(学术著作) 1942年3月,国民图书出版社

  闻一多(四卷) 1948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

  闻一多诗文选集 1955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神话与诗(学术论文集) 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古典新义(学术著作) 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唐诗杂论(学术论文集) 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诗选与校笺(学术著作) 1956年6月,北京,古籍出版社

  闻一多全集(十二卷) 1993年12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3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 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 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学术贡献尤大,著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等专著。1942年出版《楚辞校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誉。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第2个回答  2006-09-23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 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第3个回答  2006-09-25
闻一多(1899~1946)

中国诗人,文史学者。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 。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早期的诗,形式多为自由体,较为突出地表现了唯美的倾向和秾丽的风格。1921年11月,清华文学社成立,为其重要成员。同年12 月,在清华文学社作《诗的格律研究》的学术演讲,次年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进行系统的新诗格律化的理论研究。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其间创作、发表了《太阳吟》、《孤雁》等诗,表达对祖国的思念。还在《创造周报》上发表《〈女神〉之时代精神》等有影响的新诗评论。1923年印行第一本新诗集《红烛》后,开始致力于新诗创作。1925年自美回国,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1926 年发表论文《诗的格律》,提出新诗要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诗人。

1928年,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收1925年以后的诗作28首,作品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整齐,语言凝练,形成了独具的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同年3月,《新月》杂志创刊,列名编辑,在该刊上发表少量译著。秋后,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从此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30年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定居北京,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任教。 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此时,他广泛地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由唐诗研究开始,上溯先秦汉魏六朝,乃至于古代神话、甲骨文和钟鼎文,以文学为中心,旁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体系。
第4个回答  2006-09-25
上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