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贝多芬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曲式分析~~

如题所述

第三乐章 小快板的小步舞曲 [Menuetto(Allegretto)] f小调 3/4拍子 小步舞曲复合歌谣曲式

1.主歌谣曲式(1—40)

(1—14)小步舞曲主题 (f一 A)

(15—28)转调展开

(29—40)主题 (原调一主音调)

2.三声中部(41—73)

(41—50)三声中部主题 (F—c)

(51—65)中间部分

(66—73)再现部 (主调一主音调)

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

4.没有尾声。

第三乐章

此乐章带有曼海姆乐派及海顿、莫扎特创造的充满活力的小步舞曲传统,生动活泼而充满了幽默感。小步舞曲的性质接近于古典交响曲的小步舞曲,它以率直、清晰的节奏范围来表达贝多芬的个性。三声中部八分音符进行的特性音型极具戏剧性,使人联想到《第五交响曲》的诙谐曲。这乐章的小步舞曲超出一般小步舞曲的优雅情趣,它不是优雅的宫廷舞曲,而是使人预感到诙谐曲的音乐。

主部的音色是阴暗的,而且出现锐利的不协和音,在音乐方面带有纯重的感情,有时甚至是忧郁不安的。在乐章中似乎也可以看到弦乐四重奏的情景,在弱奏和弱拍上出现的锐利强音,产生的是悲痛的音响,而不带有诙谐的味道。

演奏注释

[弱拍起]小步舞曲趣味主题的第一动机,要轻柔地触键,避免与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连结起来。整个主题音乐的音色是阴暗的、是注重低音效果的,可以看到弦乐四重奏的背景:两只小提琴在细致地歌唱,同时大提琴给予很确实的回答。重音

的换置是有一些粗野的色彩,一种对未来的大胆领悟。

[8]把模仿的中间声部显示出来。

[11]倚音后面的音符可弹成两个八分音符。

[14] 必须把第三拍与第一拍连起来。

[24]第三拍后,双手隔八度的单音是全体动员的齐奏,弹奏时要想象一个八度音之下有大提琴在合奏,要以ff肯定式地做

出来。

[29]8小节乐句开始,注意sf在第三拍上,动机主题再度以f出现在低音声部。

[30]颤音要做得非常贴切、如实。

[35]p应当突然出现,并注意它的之后还有pp的性质。

[36]平静的小结尾应极有透明声音。

[40]爽朗新鲜的F大调。这个中间乐段的速度与前面相同,这里的弱起拍也应当同第一拍分开。4小节的乐节主动机以左右手的交替所弹奏出旋律也同时发挥了对位法的妙趣,它与小步舞曲相对照显得更为流畅,充满鲜明的光彩与安静的温暖。

[41]三声中部。第一部分是不对称的乐段,第一个八分音符应当突出、加重,其调性是同主音大调(F大调)。

[45]左手充分(1egato)呼应前面4小节,旋律在低音声部极其柔和。应当轻轻地把高音声部里第三个四分音符放下,比中间声部的G音放得早些,G音应当保留到小节末。

[51]中间部分具有动机的性格,并是属和弦的发挥。

[59]右手平行四度的六和弦经过句,指法要准确、连贯,把最后两音移到左手时会显得轻松些,给人以强有力的解放感。

[65]右手的。bB音可继续按音,与下面的A音连结起来。

[66]再现部的后乐句有变化,用三声中部调性的完满完全终止结束。没有再现的连接段落,立即开始再现的主歌谣曲式。[---分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4
1.主歌谣曲式(1—40)

(1—14)小步舞曲主题 (f一 A)

(15—28)转调展开

(29—40)主题 (原调一主音调)

2.三声中部(41—73)

(41—50)三声中部主题 (F—c)

(51—65)中间部分

(66—73)再现部 (主调一主音调)

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

4.没有尾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