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对认知的影响

兴趣是否会影响认知,如何影响,为什么
认知中有注意,兴趣对其又如何作用
谢谢大家,急用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往往会对人的认知构成影响。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一切的行为都是由于环境刺激所引起。环境刺激为有机体感觉器官感受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心理的个体通过其认识结构对环境刺激加以识别的过程。对于环境中的众多事物个体不可能一一全都专心投入地去感受,因为那等于是在徒然浪费精力。而事实上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总是有限的。正如肚子饿时走在街上眼睛总是盯着饮食店而对书店和服饰用品店等并不介意那样,个体对环境事物的感受通常是存在取舍选择的。个体往往只选择其中一个或一部分去感受,而对选定目标之外的事物个体很可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心理的个体从其认识结构出发对环境中的众多事物取舍选择,对选定的环境事物加以感受的心理过程就是识别。严格地说,进入同一超级市场众多顾客虽然在感官上可能接触到的事物大体是相同的,但每一个人真正所感受到的其实并不一样。对于环境事物的感受未必决定于客观事物的本身,而主要决定在个体的识别。正是由于各自的识别不同,同是一则电视股票跌停板的新闻对买进卖出与不玩股票者听来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个人在醉心于工作的时候连周围的噪音都注意不到,一个人在精神紧张时甚至连挨打都不觉疼痛,由此可见,个体的识别与其兴趣有关。一个人在饥饿时食物对实现其自身心理平衡重要;一个人在求偶时异性对实现其自身心理平衡重要。识别的道理即显现于此。

识别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心理的个体的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检测过程。它直接与人的兴趣相联系,其功能即在于自动地引起有机体身心内部的变化,即激发有机体脑的间隙组织提供心理能量,促使有机体在其心理领域形成生命冲动,生命冲动内所储存的心理能量的多寡则取决于环境刺激与个体心理平衡的相关程度,有机体某种程度的先天结构与当前身体的状况以及由于季节、气象等环境因素变化给有机体所带来的影响。

对环境刺激所引起的身心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情绪并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只是一种身心状态的感知,人的心灵对有机体自身内部状态的变化即对生生不息的生命冲动运行的反映或感知。这表明了认知中有注意的成分,兴趣对人的认知则具有导向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10
我简单的说明几点:
一 兴趣一般不影响低级认知活动。兴趣属于心理倾向,认知过程中,我们的感知觉一般是不会受到兴趣的影响的,即你只要不是通过兴趣进行的注意选择,每个人的感知觉基本一致。而记忆、思维等等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

二 兴趣对高级认知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思维抽象,及事物理解产生认知偏差。很多时候,我们对某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是建立在我们的兴趣、人格、价值观之上的。比如,我们对一个行为的看法往往处于自己的喜好,看球也是,喜欢个人盘带的会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个人突破,喜欢团队的则认为是团队合作贯彻不好等等。虽然事实一定,但由于兴趣所在,关注点就会不同,总结的理论就会不同。这在很多科学理论假说中也有所体现。

三 认知中的注意行为常受到兴趣的引导。注意点集中在我们需要的地方,认知结果就会偏向我们的角度。社会心理学有种观点认为,一旦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时,先入为主的观点就很关键。先入为主来自于哪里,便来自于我们的经验。当我们建立这样一种信念后,我们的兴趣便是我们自己的经验,同时,我们将竭尽全力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证据。可想而知的是,这样的证据是片面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受到兴趣的干扰。

四 总结来看,越高级的过程越容易受到兴趣的影响,但更大的影响来自于人格的影响。信息选择受兴趣影响,所以得到的经验也受到影响。经验先入为主,从而反作用于人,又对其他新事物的了解产生兴趣上的指导,致使注意偏差
第2个回答  2009-12-06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作为人活动的基本动机之一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对不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是不会发生兴趣的,人自有意识以后就产生了对周围和未来世界的认知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需要属于人的基本需要,是克服障碍的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和发现未来的东西会给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人(特别是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由好奇开始的,好奇能引发人产生对事物进行探索的兴趣。当一个人带着强烈的情绪和向往的心情去认知某一事物时,说明他对认知的对象产生了兴趣。兴趣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考虑,积极探索。积极探索的成就又会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幸福,正是这种预期的满足和幸福激起了人的探索的兴趣。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 的关系,因为我们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指向语文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由于社会的要求和个体人格的发展需要,对语文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神的需要。学生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完成语文活动要求的任务,有能听说读写和掌握思想文化的需要,这些精神的需要是刺激学生对语文产生精神兴趣的土壤。语文这门学科除工具性外其蕴涵的人文性往往是带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和明显的价值判断的,人文性中的这情感属性和兴趣中带有的强烈情绪性是相呼应的。学生要依赖于人文性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素质修养和创造能力。因此人文性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加上学生本来就有认知语文学科的需要。学校的语文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需要进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兴趣.
第3个回答  2009-12-06
决定认知的程度~主要是看待事物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兴趣是否对认知产生了影响~则要看兴趣是否使你对事物判断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产生了影响~
只要是兴趣~不可避免的痴迷~依赖~甚至产生崇拜心理~必然会产生不客观~不全面的判断~从而影响认知~
个人认为多多少少总会产生一点影响~
兴趣对认知的广度上或许有影响~但对于深度上却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更好的钻研~
第4个回答  2009-12-05
帮助你成长的理念,以及优化概念。

参考资料:我的认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