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裁,有明确的文学定义吗

如题所述

故事体裁的特征

口头性是故事的基本特征,是故事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存在并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故事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根本标志,虽然现代故事已由过去的口耳相传演变为书面故事,但它的口头性特征没有改变。故事口头性特征就是易听、易记销启、易讲、易传,由此可以延伸出5个特征,即:内容的情节性,线索的清晰性,情节的趣味性,点子的超常性,语言的口头性。

1、内容的情节性

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一种语言艺术。故事的生命力在于流传,故事的流传说到底是情节的流传,可以说,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因此“情节见长”是故事的自然属性。故事以情节为主,是为了满足人们“易讲”、“易记”需要的,比如,一篇人民日报社论、一份中央文件,念10遍,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住,讲得出。但如果一个生动、有趣的的故事,只要讲一遍,就印象深刻,哪怕是个文盲,也能够记个大概,回去“现学现卖”,甚至印在心里,永生难忘。小说在流传过程中,大量的描写、议论都会被淡化了,最终留下来的都是情节,这就是静态的描写、议论,难讲、难记之缘故。

2、线索的清晰性

故事要求线胡斗拍索清晰,是由人们 “听”与“读”的习惯不同所决定。“听”是“一次性”的,听不明白,没法“倒回”再听;“读”则可以重复,读不明白,可以返回再读。因此,为了让人听得明白、听得下去,要求故事的线索清晰,即:线索单一、简洁、有条理。如果线索多了,或者像有些小说那样,线索相互交叉、纠缠,势必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让人听不下去。故事人物的姓名也要为“听得明白”服务,如,络腮胡、刀疤脸、李油嘴、张大傻、李大憨、小诸葛等这些形像的人名很容易与人物对上号,不像阅读小说,经常要返回去对人名。

3、情节的趣味性

故事光有清晰的情节还不够,还得有悬念,所谓悬念就是让人想听下去、看下去的动因,也就是作者有意设置一个疑团,让读者渴望得到答案,却又得不到,促使读者看下去,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果故事没有悬念,情节不会抓人,这样的作品是没有市场的,这就是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4、点子的超常性

如果一篇故事他情节性很强,线索也很清晰,悬念也有,文字也很流畅,读者看到背后却没有他(她)想得到的东西,就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同样也没有市场。这就是说故事要有超常性的“点子”,要有“高于生活”的故事核,也就是读者想得到的“谜底”。因此故事要有包袱,一篇故事可以只有裤羡一个包袱,开头即设,最后才解;也可有好几个包袱,不断设不断解。

5、语言的口头性

和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易传易记等特点,因此故事一般采用口语化语言,而不用文皱皱的、难讲、难记的书面语言。

我想一篇作品如果具备以上5个特征,就能称其为故事了。

当然,故事的基本特征还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故事并不依赖于文字传播,而是口耳相传的,这就是它的口头性;故事的创作是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千百万人之口,流传的过程,就是传播者对作品进行修改、加工、丰富的过程,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创作者,这便是故事的集体性;同一个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个不同的版本,这就是故事的变异性;尽管版本很多,但大多都大同小异,故事梗概没有太大变化,这就是故事的传承性。在此不必赘述。

参考资料:http://bbs.storychina.cn/Print.asp?ThreadID=550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9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现代诗的发现可以追源到清末,当时,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不是很大,所以鲜为人知。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
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备档蚂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小说: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蠢清﹔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适应仿埋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
预言:
预言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某人通过非凡的能力出于灵感获得的预报。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