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职业规划、方向该怎么确定?

如题所述

一、定位职业大方向,我们从两个维度进行筛选:

大的职业方向可通过业务模式和职位类型两部分的筛选来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清晰很多。通过不断地把问题细化和解决,我们就会有理有据且非常有信心的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大方向。

① 确定模式类型   ②确定职位类型

模式类型可分为:传统业务模式、互联网业务模式;职位类型又分成了:程序类的职位、非程序类的职位。

程序类型的工作指的是:工作内容相对标准化,比如说流水线的工人,就是工作内容比较程序化的体力劳动者。与之相对应的是程序化的知识劳动者,比如说银行的柜员。

非程序类工作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市场营销,针对的对象的是一直在变化的“人”,这就是一个非程序类型的工作。

1、怎样从模式类型的角度来做职业筛选?

举个例子:

“新华书店和亚马逊的竞争的并不是生意的竞争,而是生意模式的竞争。”新华书店可以放两万本书,亚马逊可以在网上放两千万本书。

在这个竞争中,新华书店没有胜出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与互联网生意模型相关的岗位。

但要强调一下概念,互联网相关并不一定指的是特定行业或特定公司。因为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生意都有可能接入互联网,只要这家公司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获取用户的关注,为用户提供服务,就可以理解为这家公司是互联网生意模式。

2、怎样从职位类型的角度来做职业筛选?

我们需要先对每一个类型的工作进行细分。

每一类都分成认知类型的工作和体力类型的工作,可以简单理解为体力工作者和非体力工作者的区别。

下面用一些具体的岗位举例进行分类:

程序性工作里面的认知类型工作包括:银行职员、证券分析师、操盘手、出纳,这些岗位都有被机器替代的风险。

比如从前我们缴纳违章罚款需要去窗口排队,但现在自助机上就可以完成操作。证券分析以前是靠人来分析,现在有大数据可以为你做种种决策、决定做一些支持,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分析样本数据更多也更准确。出纳工作也可以被信息化所替代,这些就是程序性的认知类工作。

程序性的体力类工作包括:流水线的员工、高速收费口收费员、机器操作员、搬运工,这些都是标准化的工作。付出体力的这部分人正在被更高级的机器和技术所替代。因此,只要是程序性的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非体力,都已经被替代或者未来很有可能被替代。

程序性的工作可以理解为螺丝钉类型的工作,就是负责一个小的具体环节的工作,这种工作类型,短时间内就能熟练上手,之后很多年都是做重复动作,对个人的知识增长没有太大的帮助。社会进步对这部分人的冲击最大,因为机器替代人会直接导致失业或者是降薪,但这部分人又没有积攒下更多的工作能力,所以在未来的就业问题上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非程序性工作,同样可以分为认知类型和体力类型。

认知类型包括市场、运营、设计师、老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这些岗位服务的对象都是“人”,而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人的需求不是标准化的,这就是非程序性的认知工作。

非程序性的体力工作包括园艺师、理发师、健身教练、陶艺师傅等等,这些体力类型的工作服务的对象仍然不是标准化的。

① 园艺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季节来进行布景

② 理发师方面,每个人的发型要求不一样

③ 健身教练服务的顾客也都不一样,有的人为了塑形,有人为了增肌

④ 陶艺师傅也很容易理解,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有不同设计元素,是非标准品。

机器可以替代大部分人的工作,但是在短期内,还没有机器可以独立思考的研究成果,机器不能处理非标准化的问题。所以不管是非程序性的认知工作还是体力工作,暂时都是难以被替代的。

因此结论就是:程序性工作会有被替代或被降薪的可能性,而且这种趋势是必然的。如果你是还没有职场经验的大学生,你需要清楚的了解需要去什么类型的公司,很显然需要去做一个非程序性的工作。

现在我们已经把个人职业大方向的两个维度做了具体分析,把两个维度结合到一起,就会得到一个结果:

职位大方向 = ①互联网模式 + ②非程序性

你需要选择互联网模式的行业和公司以及非程序性的工作岗位,这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的职位选择。

二、确定了职业大方向,很多人还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普遍,不管是已经工作的还是没有工作的人都存在这种疑惑。已经有工作的人会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仅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很多没有工作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

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

① 成绩不高不低,既不突出也不垫底,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② 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长。

③ 通常不太感兴趣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知道自己能干嘛。

④ 自己的经历、经验、时间不允许自己去每一个行业试错,一直徘徊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迷茫状态中。

坐着脑补“自己适合做什么”是想不出结果的。

那有没有什么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找到喜欢的行业+职位?

有!!

其实找工作和找对象差不多,需要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运用到选择行业和职位,可以分成三步:

① 排除 → ② 测试 → ③ 选择

下面分别讲解这3个步骤如何操作,帮助你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1、排除法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那么反过来思考一下不喜欢什么,这个问题是不是相对简单一些?我们通过排除法把选择的范围缩小,具体的排除过程按照从大到小的方法。我们先排除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在排除自己不喜欢的岗位类型,最后我们把剩下的行业和岗位类型做一个整理,这样就可以得出你不反感的行业+职位的组合。

2、测试

测试指的是你必须实际去接触你筛选出来的行业+岗位,这样才会对这些岗位和行业做一些研究,甚至需要去相关的公司实习,尝试一下。你才可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擅长和喜欢这个岗位。

我们可以分别研究一下相关行业和岗位职责,看看这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针对这些能力去实践练习一下。可以去面试实习岗位,验证哪些岗位是适合自己的,而且也是自己感兴趣的。

这里需要提一点:无论你选择什么岗位,今天的互联网社会都需要3个底层能力,分别是:

① 自我思考、② 解决问题、③ 执行反馈

当你掌握了这些底层能力之后,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的高手,练任何武功都会很快。

3、选择

第三个环节非常简单,我们在测试和摸索之后,当然要做一个选择。

对于个人长期发展来说,要做有积累的事情。你可以在不同行业和岗位试错,但当你找准一个行业+岗位的组合之后,就需要深耕下去,这样才会积累到经验和资源。

最后回顾一下这个简单的流程。首先做排除法,排除行业和岗位的类型,然后去做尝试,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某一个行业和岗位,最后做选择,在工作上深耕下去,以此来确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最终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我觉得性格内向一点的,适合做一些技术类的性格外向一点的,适合做营销或者销售之类,至于具体的职业规划,那么你应该在近段时间能做一个计划,然后远时间做一个计划
第2个回答  2021-03-10
可以从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熟悉的行业先了解。明确自身的优点缺点,比如你非常不喜欢与人打交道,那销售就非常不适合你。同理,当你对某一项事情感兴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效果。
第3个回答  2021-03-10
可以看看自己在哪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然后朝着这个能力方向去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