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月相

端午节到底是上弦月还是娥眉月?为什么有的教科书上说是上弦月,但是有的上却说是娥眉月?请问科学标准,到底是什么答案?科学的!~~~~

  端午节的月相为蛾眉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8
端午节的月相是上弦月: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上弦月过后,在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便是“凸月”。我们能看到月球的大半部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农历初三、四,我们可以看到一钩弯月,称为“娥眉月”,初七、八,看到半个月亮(凸边向西),叫做“上弦月”;端午节是初五,所以应该是蛾眉月。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47585.html?si=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1-08
两种说法是一样的!!!上弦是天文星象中的国际统称叫法,也就是说,这个词是正规称呼!!!而峨眉是拟人、形象、生动、象形的另一种名字、说法、叫法!!!
第4个回答  2009-11-22
应该是娥眉月。

上弦月是初七初八

那么端午是初五就是新月和上弦月之间的娥眉月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