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房屋建筑材料是树木(含竹)和天然的石头,你没有看错,就是树木和天然的石头,不是泥砖,也不是烧制的红砖和加工的青石块(像修建长城的加工石块),非常简陋;
在森林地带,森林不仅为远古的人类提供树上的果实,捕猎的动物,干净的水等食物来源,还为人类栖息提供的必不可少的树木建筑材料;森林中有大量的大小适中的树木,几个人合力就可以推到多颗树木用于房屋的建设;这些房屋建设材料不需要任何的机械加工就可以完成房子的建设,满足人类遮风挡雨,遮阳,挡地上虫蚁的要求;
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有的建筑就依山而建,依树而建,一面是山体或树,其它三面是人工树木,在辅以拌水的稀泥糊一层,晒干后再用杂草覆盖,遮阳挡风挡雨;
内部则用木头打底,辅以杂草,防止地上的泥水虫蚁,还有野兽,比如鼠,比如狼等恶性动物,这些材料都是当时的天然的建筑材料,没有什么加工,同时也就非常的简陋;也住人也就行了;
还有一类是竹子盖的房子,竹子主要是高大的楠竹,高大的楠竹可以折断成适当长短的楠竹节,使用比较尖锐的石头可以把楠竹劈成2半,进而搭建成适合居住的房子;建筑的房子的主要功能有遮风,挡雨,遮阳,保暖,防止地上虫蚁,野兽(如鼠,狼)的侵袭;下雨的时候要预防地上流水的侵袭;这些房子的基本的功能用楠竹完全可以解决,纯天然的建筑材料;
只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后面的建筑材料才会越来越好,特别是因为人类发现了火,火的首要因素是烤熟食物,取暖;少为人知的是火可以用来加工建筑材料,可以用来把泥土加工成砖,单纯的泥土是无法建设房子的,用火烤过的砖则可以用来建设房子,且防风防雨,遮阳保暖,防止地上虫蚁野兽相比较原始的树木,其效果是超一流的;
最近考古学家在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的5000多年前疑似水泥混凝土的材料,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学上最早发现的与水泥混凝土相似的建筑材料。这一发现刷新了人们对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时期房屋建筑的分类、形态、建筑技术等的认识,为研究该时期房屋建筑以及材料等提供了新的资料。仰韶村遗址挖掘现场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发现的疑似水泥混凝土是在仰韶晚期灰坑内发现的,为楼房墙体废弃的堆积物,颜色和纹理完全不同于仰韶文化中常见的草泥烧制土。一般红烧土是红色的,而此次发现的土质是灰黑色,并且非常坚硬,为仰韶村遗址第一次发现,目前具体材料、成份、强度等仍在测试中。
本次考古发掘,首次在该区发现了杂草拌泥烧制的红烧土和“涂朱”房屋建筑材料。“涂朱”墙下的地面等房屋建筑材料的发现,说明仰韶村遗址很可能存在高等级、大规格的房屋建筑。另外,该遗址中部土方量巨大的仰韶文化沟渠的出现,也反映了仰韶文化时期仰韶村遗址人口众多,聚落发展繁盛。
中国古代,人们是采用什么材料建筑房屋的呢?通过考古学挖掘,证实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就有用白灰覆盖的痕迹。商、周时期的建筑遗址,常见石灰材料出土。到了秦汉时期,只在宫中修筑陵墓时使用过“蜃灰” ,其应用却已更为广泛。汉代的巍峨宫殿,多用石灰和猪血料姜石抹成,表面呈暗红色,形成较好的加固效果,并具有防潮作用。
同西汉时期一样,一种加固效果较好的新型石灰材料:三合土也迅速出现。将石灰泥沙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这种材料就成了中国古代版的“混凝土”,到了战火纷飞的魏晋南北朝,三合土在军事建筑领域已经非常流行。“统万城”就是三合土材的代表之作。然而,这种坚固的三合土,缺点也很明显:它的颗粒仍然过于粗糙,粘合力也比较有限。与现代的水泥混凝土相比,加固的程度仍然相差很远。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另一种更为强大的“中国石灰”也出现了,那就是“糯米灰浆”。
糯米灰浆,产生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的三合土的升级版。工匠们将糯米煮熟后,将浆汁倒入三合土,再加羊桃藤汁 ,使浆汁均匀,成为加固效果较好的“糯米灰浆”。据20世纪众多中外学者的试验报告显示,这种诞生于1500年前的古代建筑材料,其加固效果不仅领跑古代世界,甚至堪比现代水泥。这种保存至今的“糯米灰浆”建筑,更常被称为现代挖掘技术抓狂:1978年,考古人员在南京徐埔夫妇墓的发掘中,这糯米灰浆砌成的墓室,竟让考古队的挖掘机无能为力,动不了墓室分毫。这种强大的加固能力,让现代人都为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