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趋的注释辩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高中《语文》第一册《触龙说赵太后》“入而徐趋”注:“⑾徐趋:徐走,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慢。趋,向前行走。”(第94页)此注明显有误,1,趋字解释有误,见下关于古人行走的几种称谓分析,《简明古汉语词典》释趋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就以本句为例。2,老臣的“一片苦心”于此处不可领会。其实“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病足,为下文说赵太后(问太后安,为子谋职及谈父母之爱子)做了铺垫。教参附录的吴小如的文章《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其实讲得就相当透彻了, “‘入而徐趋,至而后谢’根据礼节,大臣见国君时应‘趋’行前进,即急走;‘趋’字本身同‘徐’字就有矛盾,作者偏偏把这两个有矛盾的词儿放在一起,来刻画左师公应当快走而走不动的神态。” (教参第189页)我查了好多个选本,翻译都比这教材的翻译要精审,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选本)对“入而徐趋”作注曰:“触龙时了宫门,做出快步走的姿态来,但动作缓慢。趋,小步快走,是古代下见上,臣见君的走路姿势,触龙因脚有病,所以只能‘徐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册P49)附古人关于行走的几种称谓,供同学们参考。
1.《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广雅》:“行,往也”。行,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步,《说文》:“步,行也”。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3.趋,《说文》:“趋,走也。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4.走:“《说文》走,趋也。”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5.奔,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如:“得间奔(逃跑,逃亡)真州”(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