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个星期了

方法都试过没什么效果,快坚持不住了,谁能真诚的帮帮我?

  正常人大多数在上床后三十分钟以内便可入睡且持续四到十个小时,而失眠的人上床后很长时间也不能入睡,即使入睡也很难维持睡眠,且有醒后不能恢复疲乏、白天精神不振、学习与工作受到影响等表现。失眠常由心理、生理因素造成,最多见的为工作压力过大、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的处理不当、学习紧张及考试前的紧张、情绪焦虑抑郁的问题、酒类与药物的依赖、遭遇意外打击、亲人离丧、个人损失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躯体疾病,用药,中毒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如在患有疼痛与明显不适感的躯体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抑郁剂患者在用药期间或停药之后均可引起失眠或睡眠维持困难。
  广义睡眠障碍又划分为两个亚类,一类称为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嗜睡,醒觉与睡眠节律障碍。另一类称为异常睡眠,包括睡行症,夜惊症,梦魔症。
  例如:某中年男性,已婚,工程师。病前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好强任性,沉默少语。由于是大专学历,较科室的其他人低,但又不甘落后,日以继夜的学习、工作。自担任科室领导后,心理压力更大,一年多来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易疲劳,常感头晕目眩,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常腹泻,明显变瘦,渐感体力不足。长期服安眠药也不能维持3小时睡眠,次日昏昏沉沉,难以坚持工作。前来心理专科接受治疗,每周三次,经两周的治疗后患者恢复了工作。例如:某大学生,心情沉重,郁闷,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对生活感到失望,对前途丧失信心,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整天沉浸在苦闷之中。身体感觉不适,疲乏无力,没有食欲,严重失眠,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先在内科和神经科就诊,后转到心理专科诊治,经一个月的治疗后,消除抑郁,情绪稳定,睡眠良好,记忆力恢复,学习成绩上升。
  失眠是心理专科的常见病,但传统治疗往往以药物镇静为主,病人服药期间有效,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药又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故目前最新的心理治疗为了统合施治,我们采用心理疏导、催眠疗法、森田疗法、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等配合少量药物治疗,可起到快速有效并减少大量用药的副作用,让病人心身得以康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4
试试心理咨询··············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也是指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

正常人每隔24小时有一次觉醒与睡眠的节律性交替。睡眠可分为正相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异相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健康人睡眠开始于正相睡眠期,维持70~100分钟后转入异相睡眠期,再维持20~30分钟后又转入正相睡眠期,如此重复约4~6次,睡眠量常依年龄不同而异,新生儿需睡18~20小时,儿童12~14小时,成人7~9小时,老年人一般只需5~7小时。

对睡眠和睡眠障碍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从因患脑炎而发生意识障碍的病案中发现,病变的定位不在大脑皮层而在脑干灰质,因而人们把脑干看成是维持意识的中心。其后从寻找睡眠中枢的研究发现,睡眠中枢在丘脑与延髓之间。巴甫洛夫在实验中使狗丧失视、听、嗅觉,结果引起了长期睡眠,他认为感觉刺激的不断作用在维持觉醒状态有重要意义。20世纪40年代后,许多研究者发现,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性激活系统对维持觉醒有重要作用,如果该系统的非特异性冲动减弱,大脑皮层的紧张性就会下降而出现睡眠状态,因此他们把睡眠看作是该系统的被动抑制与觉醒的简单终结。60年代后的研究证明,桥脑中蓝斑和缝际核与REM的发生有关,而中脑的缝际核可能与NREM有关;缝际核含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蓝斑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用化学方法使5-羟色胺增加或减少,可使NREM和REM易化或抑制;因此,5-羟色胺能神经元中枢通路可能与NREM的维持和REM的激发有关,而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中枢通路可能与REM的维持与觉醒有关。

睡眠障碍表现为:

睡眠量的不正常: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睡眠量过度增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这种睡病表现为经常出现短时间(一般不到15分钟)不可抗拒性的睡眠发作,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另一类是睡眠量不足的失眠,整夜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室内光线过强、周围过多嘈音、值夜班、坐车船、刚到陌生的地方)、躯体因素(疼痛、瘙痒、剧烈咳嗽、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夜尿频繁或腹泻等)或心理因素(焦虑、恐惧、过度思念或兴奋)引起。一些疾病也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睡眠中的发作性异常:指在睡眠中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梦游症、梦呓(说梦话)、夜惊(在睡眠中突然骚动、惊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 、定向错乱或出现幻觉)、梦魇(做恶梦)、磨牙、不由自主的笑、肌肉或肢体不自主跳动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例如,梦游和夜惊,多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多见于正相睡眠的中期,甚至是前期;磨牙和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多见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在异相睡眠期出现。

德福心理研究院神经症研究所温馨提示:睡眠障碍的治疗,取心理治疗,必要时可与药物治疗相配合。如由其它疾病引起者,则有赖于消除病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