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看待天与人的关系上有何不同

最好回答详细一点,谢谢!

朱立元先生根据中西文化“天人合一”和“主客二分”,区别中西审美文化的主要内容: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何在?天人合一精神与主客二分模式之分也。由此出发,中西审美文化表现出四个方面的不同。
一、 重模仿与重感兴
西方文化既以主客二分模式为根本,把外在世界作为人的对象,主体站在自然之外去冷静、客观地观察、研究、思考分析之,在艺术和审美文化方面就必然注重摹仿自然,把艺术的本质看成是对自然的摹仿。中国审美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天人合一精神为根本,明确地提出“艺术本于心”,源于主体的思想感情,而不是对外物的摹仿。主体通过感受、体验自然,“心”受自然外物之感动,触发、会意和起兴,然后诉诸艺术传达。
赋、比、兴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美学思想,都是奠基于心物、天人关系上的,一切诗歌都是人心对外物的感动、感发、感兴引起情志,而通过赋比兴三种不同的艺术方式加以表达的。
二、 重再现与重表现
西方文化重主客二分,本艺术的本质与源泉归之于摹仿,这就必然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注重再现自然,注重忠实地观察和描绘客体、生活。所以,其对艺术的要求和对艺术规律的总结,往往偏重于再现性、写实性、逼真性、精确性。
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认为艺术本于心,就必然在艺术创造和审美活动中注重表现主体的思想感情,抒情言志,而不强调对客体、自然的忠实的再现。因此,在艺术和美学上偏重于表现性、写意性、抒情性以及表现、写意、抒情的诚挚和自然。
三、 雕刻、叙事诗的发达与音乐、抒情诗的早熟
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古希腊罗马,古希腊人的叙事艺术尤其发达,有些叙事文学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至今仍然是人类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不朽经典。希腊时期的悲剧艺术,产生了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克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理匹德斯,其中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十大经典之一,希腊人对这位悲剧诗人也非常推崇,在他的墓上雕刻大鸟的形象。荷马史诗也是希腊文学艺术的优秀遗产,《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中塑造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众多英雄形象,依然是人类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典型形象。希腊的雕刻艺术成为古希腊人日常生活的血肉,希腊人崇尚身体的美,展现身体的健康美,无论男性和女性,都敢于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最自然的一面,这就为希腊雕塑的繁荣奠定了现实基础,希腊雕塑艺术家善于观察人体和自然物象,并用精细的艺术手法和执著的艺术精神,再现了当时希腊人的健康美。可以说,希腊叙事文学和雕塑艺术的发达,开启了整个西方文学艺术的广阔前景,成为西方文学艺术的典范,也奠定了西方文学艺术摹仿自然的传统。
而中国的文学艺术则在很早的时候,抒情诗和音乐就成熟起来,先秦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诗经》就是以抒情式为主体,而且,屈原的《离骚》更是中国抒情诗歌的典范之作。在《诗经》和《离骚》之前,中国的抒情艺术就已经有所记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诗歌《候人歌》就是一首南方抒情诗,而《吴越春秋》等书籍中记载的《越人歌》,也传达出浓烈的抒情意味。中国的音乐,来自于中国先民对自然音响的体验和感悟,先秦时期就已经有尽善尽美的音乐:子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以;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周代就有采诗制度,有意识地把民间音乐集中起来,并以此确立了中国古代的采风传统,后代的乐府就是明证。
所有这些都表明:西方的叙事性艺术比较早的发展起来,代表就是古希腊的史诗和悲剧,雕刻;而在中国的抒情性艺术成熟较早,代表就是音乐和抒情诗。
四、 宗教气息与人伦色彩
以主客二分为基本模式的西方文化,导致了次岸和彼岸世界之分,也造成了整体文化包括审美文化的浓重的宗教气息。第一,文学艺术中的宗教主题和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而且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神”始终是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角色;第二,艺术和美学思想中充溢着宗教的神秘主义;第三,神圣的宗教情感和使命感渗透在西方文学艺术、美学中。
中国的审美文化,由于从天人合一的基本格局出发,没有此岸、彼岸之分,反而因天人合一而更关注现世人生,形成了重道德的倾向,并由道德规范推演出整个社会政治统治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艺术和审美文化具有浓重的人事、伦理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11
东方把人与天看成一个整体,统一体。讲究个天人合一。

西方把人看成是研究者,把天看成是被研究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9-12
东方人喜欢把天和人或事物联系起来 比如星相
西方就不知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