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正确吗?

如题所述

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提问者内心对这句话已经有了怀疑。

“棍棒出孝子”只是我国封建时代家庭教育的一种传统经验。而经验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比如我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这种经验认识就是错的。

个人认为:“棍捧出孝子”、“打你是为你好”等这些说法也是错误的。下面来具体分析。

一、打孩子是家长自私的表现

父母们打孩子时都是父母自身处于一种情绪焦虑愤怒的状态,打孩子就是发泄父母的焦虑和愤怒情绪,使父母自己的心情平复,对父母自己的心理而言是有利的。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打孩子带给孩子的是恐惧和压抑紧张情绪,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因此,从这个方面看,父母打孩子是一种自私行为,只顾自己心理发泄,不顾孩子内心感受。

二、打孩子并没有使孩子变好

打孩子能不能使孩子变好呢?从心理学原理上分析,不能。使孩子变好,必须是让孩子从内心认同父母的观点。打孩子只是使孩子暂时服从。这只是孩子由于害怕被打而屈服,但孩子的思想意识并没有转变,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打孩子使孩子变好,只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表象。

从生物学上讲,所有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父母与孩子相较,父母是强势的一方,孩子是弱小的一方。

一者孩子力量小,打不过父母;二者孩子权利地位低,不敢反抗父母;三者孩子经济地位低,要依赖父母。

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绝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屈从父母。这只是一种自我保护,不再让自己挨打,而不代表孩子认可父母,对父母的话满意。

让孩子真正变好,就是让孩子认同父母的观点。这需要父母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才行。打不具有内心交流的功能,打孩子使孩子变好是一种假象,或者说是孩子的一种伪装。

如果打孩子使孩子内心真正改变了,那一定是伴随着其它教育的作用,而绝对不是打孩子本身的作用,只不过通常父母忽略了导致孩子转变的其他教育是什么。

三、最佳的教育是交流与沟通,使心理转变

从社会调查数据看,受教育层次越高的父母对孩子打骂越少。

而善于沟通的家庭,孩子成才率也远远高于打骂孩子的家庭。

四、现在为什么有人还认可打骂孩子的教育?

这主要是我国两千年家庭教育的经验传承。

打骂教育文化主要是普通百姓的教育方式,而我国封建社会的普通百姓受教育程度几乎为0。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缺乏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依据,而打骂也并没有让这些孩子多么成才。

到二十世纪,现代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成果才流入我国,我国才开始真正实施科学的教育。而这些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普通家庭的父母几乎不会接触。所以,许多人只能相信传统的经验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行为方式是不正确的,从"棍棒"两个字来看,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含有暴力成分在里面。

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行为医学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长期受家长"棍棒式教育"的儿童长大后,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谐的人较多,他们不能很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完全忽视了自己的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如此的恶心循环说明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其实是不正确的。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要将孩子教育成为一个拥有良好素质的人才,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让自己在孩子的面前,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棍棒底下出孝子出自韩非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强家无恶奴,慈母有败子”后逐渐在民间流传为“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只是比喻,但不是绝对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该管该打的时候应该管,不能娇生惯养。

孩子生性的养成与周围生活环境有很在关系,教育孩子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单纯的棍棒教育有时并起什么大的作用,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叛逆的心理。

现实生活当中许多孩子遇到困难或者问题都不愿意告诉自己的父母,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棍棒教育的恶果,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根本不敢将事情告知父母,否则迎来自己的又是一顿打骂,而即使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也可能得不到父母的鼓励,而如果学习退步了的话却得不到安慰,反而是无情的打骂!有些学生甚至坦言不敢回家!这种只罚不赏的教育方式实在不适应如今的社会,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们哪一个不是精通‘打个巴掌给个枣’的御人之术!在和孩子交心的过程中,家长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奖罚措施,让孩子认清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而棍棒只能作为威慑力的存在,用得多了效果就没了,最后带给孩子的将不是恐惧而是怨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9

“棍棒之下出孝子”是正确的吗

第4个回答  2020-10-05

棍棒底下 出孝子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