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如题所述

一、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大文学家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缺乏生活经验,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会脑袋里一团空。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它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因此,读书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广积博蓄,厚积薄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授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范本,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教学生欣赏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床头桌前,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储存知识语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语言学习主要是掌握和运用,将本不是自己的东西为己所用,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东西可用,可用的材料来自于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储存知识,并活学活用在作文写作当中。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词汇是文章的细胞。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个: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书刊, 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写作文时就会妙笔生花。 2、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毫无帮助的。 3、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同时,学生在平时要养成思考的习惯,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只要平时做足积累的工作, 写作时就会思如泉涌, 各种想要的东西可信手拈来,有如神助。三、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 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助手。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2、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 思索的也挺多, 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 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3、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 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 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四、写作时要将语文知识和自身情感糅合在一起对于写作而言,作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事物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现在很多学生写作过于空洞,只有描写和叙述,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和思想。教学实践中也经常发现,小学生作文缺少情感,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一篇文章是否受人喜欢,被人欣赏,除了谋篇布局奇妙,语言文字精彩,切入角度新颖等因素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文章内容是否能够打动人。如果能让读者的心灵受到触动,产生同感,发生共鸣,文章得一定会得到很高的评价。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必须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的人,或不热爱生活的人, 他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要热爱生活,调动自己的真情对待身边的一切。 2、情感既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又要高度提炼浓缩。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它是有原则的:一是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二是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是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三是不矫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