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国时期的大佬们都在220年左右大规模去世?

如题所述

三国名人于公元220年前后出现了一波“死亡高峰”,有以下三个原因:战争集中、瘟疫横行、聚焦效应。

首先看第一个原因:战争集中。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跨有荆、益”的第一步战略,开始进入扩张期。随着刘备占据荆益二州,天下局势也正式进入三足鼎立时期,曹、刘、孙之外除偏安于辽东的公孙氏已无其它势力,所以刘备的扩张战争自然也只会以曹孙两家为敌。

217年,刘备进兵汉中,汉中之战爆发,夏侯渊死。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庞德死。后吕蒙偷袭荆州,关羽死。222年,刘备东征,夷陵之战爆发,张飞、黄忠、马良等人死。可以看出,220年前后,刘备集团进入战略扩张期而引发了一系列战争,而这些战争势必牵动当时三方势力的名将与名臣,所以造成了一部分名人因战而亡。

第二个原因是瘟疫横行。东汉末年瘟疫横行,从204年至219年因瘟疫而死的人数达到了2000万,黄巾起义的成因之一也正是泛滥的瘟疫。曹植还专门写了一篇《说疫气》描绘了217年的那场大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虽然这一场场的瘟疫到219年基本结束,但其余波持续几年并不奇怪,因感染瘟疫调理一段时间最终死亡之事实属正常,这是220年前后出现“死亡高峰”的另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则是聚焦效应。不是因为220年前后死的名人多,而是自黄巾之乱以来英雄辈出,所谓乱世出英雄,名人经过这一次机遇大量涌现,到了220年左右也大多进入晚年。这一代聚焦了后人的视线,于是导致后人感到220年出现了“死亡高峰”,其实这本身也不乏错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