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一脉基本绝嗣,西晋灭亡的时候有多惨烈?

如题所述

首先是司马皇室,晋武帝司马炎一脉,基本就彻底绝嗣了;其次是士族,没跑掉的多成了胡人刀下鬼;再三是百姓,胡汉之间死命相杀。


但,这事也不能全怨在胡人身上,因为司马家自己杀自己,也不比胡人仁慈。所以,西晋灭亡的场景,得从八王之乱的死命相杀讲起。

01.司马皇室自相杀

司马炎众建司马王的主要目的,就是压制士族。这伙人的实力太强。自己活着都镇不住,就别说自己死掉以后了。所以,西晋是马下取天下,却必须马上治天下。

但是,司马家的子嗣不仅不能拱卫皇室,而且从权力游戏一直干到战争搏杀。

先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戚势力,司马炎的皇后杨芷、司马炎的岳父宰相杨骏一系。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在公元291年发动宫廷政变,把杨氏三族屠戮殆尽。宰相杨骏、其弟尚书令杨珧、其弟太子太傅杨济一起都被族诛了。皇后杨芷被押到金墉城冻饿而死。


8年后,也就是公元299年就是持续了7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时候死的人就主要是司马家的王爷们。

丑皇后在干掉太后杨氏一党后,再又出手,一气送走了两个司马王,分别是楚王司马玮和汝南王司马亮,其中还有一个遭殃的大臣尚书令卫瓘。其中楚王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子,而汝南王司马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叔叔、晋宣帝司马懿的第四子。


宫廷政变随即演变为更大的流血屠杀。这一次的导火索是贾南风杀掉太子司马遹,也就是傻皇帝司马衷的长子。司马炎当初立司马衷为继承人,也是看上了第三代司马遹足够聪明。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司马炎的这个好孙子直接被贾南风干掉了。然后,司马懿第九子赵王司马伦、司马炎的侄子齐王司马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直接干死了人丑心黑的贾南风,同时把皇后一党杀了个干干净净。

权力游戏终于演变为举国战争,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河间王司马颙、司马炎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与齐王司马冏,组成了三王联盟,进攻主政洛阳的司马伦。三王起兵打了两个多月,死了十几万人。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权归三王。



但是,三王也不消停,因为大家谁也不服谁、谁都想当老大。于是,司马懿四弟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炎的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乂,也搅和了进来。于是,五王混战,正式开杀。同时,朝中和地方的士族们也纷纷站队,西晋爆发了举国大战争。杀到最后,乱世八王只剩下了一个东海王司马越,而晋惠帝也在乱战后一命呜呼。

02.五胡乱华杀遍一切

刘渊山西起兵,挑起了大汉的旗帜。但四子刘聪继位后便改汉为赵,登基为帝。刘聪向洛阳进攻,而主政的司马越直接带着主力部队逃跑了。于是,还没等匈奴人怎么样,洛阳立即陷入无政府状态,甚至攻击皇宫、淫虐宗室。但是,洛阳内乱没持续多久,刘聪的匈奴战士就杀入洛阳,匈奴兵大肆屠戮官员、抢掠百姓,光司马宗室就抓了3万多人,晋怀帝和羊皇后也一起做了俘虏。刘聪俘虏晋怀帝之后,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司马邺在长安为帝。但没过几年,匈奴兵又杀到了长安,晋愍帝司马邺也被杀掉。


而出逃的司马越也没什么好结果,晋怀帝司马炽下令西晋诸侯讨伐司马越,同时胡人石勒也带着兵向他杀了过来。这种架势直接把司马越给吓死了。而司马越的十万大军遭遇石勒铁骑的反复践踏和弓箭射杀,几乎全被屠戮殆尽。

至于西晋的那些士大夫们呢?领兵征战但打不过,于是被杀掉一波;守在洛阳、长安但城破之后,于是又被杀掉一波;跟谁东海王司马越而兵败的,于是再被杀掉一波;跟着晋怀帝和晋愍帝一切投降的,又被当成前朝余虐再被杀掉一波。但士族是杀不尽的,因为这伙人的力量足够强。即便胡人当政,也得仰仗士族统治地方。但能够左右西晋朝堂的那些豪族大臣们,肯定都没啥好结果。

虽然是司马王搞乱了西晋天下,但这些豪门士大夫们就没有一点儿责任吗?

司徒王衍被石勒所俘,不仅不能为国尽忠,反而劝说石勒称帝,一点士大夫的气节都没有。甚至连胡人石勒都看不下去了。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我石勒虽为胡人,却从未见过如此无耻之人,于是半夜下令推倒墙壁把王衍压死。临死之际,王衍倒还说出一番实话:

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所以,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是晋武帝司马炎,乱世操刀的是贾南风与司马皇室,但豪族士大夫们也没起一点儿好作用。这伙人被杀也没什么可惜,胡人对他们不会心慈手软,被杀被赶也算罪有应得。

03.西晋是不是罪有应得

至于西晋灭亡中百姓被杀,那就数不胜数了。

公元300年前后,西晋北方人口大约在2450万人。待到前秦灭燕统一北方的时候,北方人口大约在1300万人。而这期间的人口损失肯定很大。但先后六次南迁高潮,也是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因为西晋和东晋的政权力量很弱,所以人口损失没法给一个确切数字。


但是,基本能够确定的是:始作俑者晋武帝司马炎一脉基本被干掉了。司马师与两个妻子没有剩下儿子,所以司马师一脉早就没了。而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母弟司马干,其子嗣在刘聪灭晋的过程中被屠戮殆尽。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一脉,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炎第二十三子之子晋愍帝司马邺,先后都被前赵皇帝刘聪杀掉。而东晋称帝的司马睿,是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伷一脉,在南方勉强支持。至于司马炎的其他子嗣,要么在八王之乱中被自己人杀掉,要么在五胡乱华中被胡人杀掉,几乎找不到剩下的子嗣。

北方的士族们,大多流落到了南方,而且多是举家迁移。留在北方的一些士族,成了胡人政权的重要依靠。后期的南北竞争,表面上看是胡汉之争,但也是南北两大士族集团的竞争。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央帝国的底层社会形态就是豪族与部曲的模式。胡人死命的暴力输出也改变不了这个社会心态。

那么,西晋是不是罪有应得呢?

司马炎愚蠢,但笨人也不见的就一定要死。关键是自东汉以来的两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一个是内部的士族问题,已经改变了社会形态,王朝政权根本就凝聚不了力量;另一个是外部的胡人问题,胡人已经进来了,但怎么解决这伙人,也就是实现胡汉融合的问题,始终没有方案。所以,内外两个问题的交相叠加、事势激荡,是西晋惨烈灭亡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3

公元280年,晋武帝灭掉孙吴政权,自184年黄巾大起义导致东汉政权四分五裂之后,古代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但好景不长,10年后,武帝病死,旋即发生了迅速瓦西晋统治的“八王之乱”,统治政权迅速崩溃。

武帝死,惠帝即位。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杨氏外戚集团把持朝中大权。惠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蛰伏在朝内外的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在失去了皇帝的监控和君权制约的环境下,纷纷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发展势头充分地释放自己,争夺政治权利空间。于是,险象环生,乱世出现了。

最快出手的是以贾南风为首的后党集团,他们向以杨骏为首的外戚集团发起了进攻。后党与外戚之间的矛盾冲突围绕着夺取君主实际控制权展开,后党集团寻找机会欲消灭外戚集团。但此时后党集团还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准备联合藩王势力。当时各藩王势力咄咄逼人,早就觊觎朝中大权,一则受杨骏排斥,二则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贾南风的召唤恰到好时。此次争斗的结果就是:

“遣使奉诏废骏……命东安公繇帅殿中四百人讨骏,楚王玮屯司马门……诛骏亲党,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

杨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贾南风仍不满意,又逼死杨骏之女杨皇后。以杨骏为首的外戚集团作为武帝的托孤辅佐势力被彻底清除后,新的统治格局出现了:藩王以群体的态势进入西晋中央政权。不久,西晋政治生态又开始恶化:一方面是对其他政治阶层的排斥。后党和门阀世族代表人物的权力被剥夺;另一方面是藩王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藩王阶层与其他阶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他阶层内部有等级、俸秩以及依附关系存在,往往高低上下、等级尊卑秩序井然。藩王阶层内部则没有统属关系,彼此不分高低尊卑,在与外戚集团斗争时,一齐赤膊上阵,但分享成果时却不一样。在汝南王亮的主持下,论功行赏,但:

“亮论赏诛杨骏之功过差,欲以苟悦众心,由是失望。”

藩王围绕着权力分配,勾心斗角,开始出手倾轧,如楚王玮:

“少年果锐,多立威刑,朝廷忌之。汝南王亮、太保以玮性很戾,不可大任,建议使与诸王之国,玮甚忿之。”

藩王之间即将火拼的苗头早就被处在权力顶端的后党察觉。贾南风静观藩王争斗的形势发展,时刻准备出手。诛灭杨骏以后,后党势力迅速壮大。后党与藩王分掌朝政相安无事,统治集团内的藩王、后党和官僚士大夫3股势力暂时携起手来,平分秋色。

在贾南风的强势背景下,后党势力一发而不可挡。在后党势力的紧逼下,藩王与后党的结盟极为短暂。由于“贾后暴戾日益,繇密谋废后。”藩王着手废后。但还没来得及策划方略,内部的火拼就开始了,如何分配统治权力,藩王群体分赃不平,暂时放松了对后党的防范。但后党势力急剧扩展,最终贾后矫诏除去楚王玮。藩王势力在后党的打击下,暂时偃旗息鼓。

晋末“数年之中,朝野宁静”的“盛世”很短暂。在汝南王亮、楚王玮等藩王中的急先锋被铲出后,藩王势力暂时被集体排出中央权力中枢。在后党的打压下,新的领头人物赵王伦也不得不放低身段。朝中官僚士大夫也与后党联手,阻止藩王入主中枢。藩王势力只有坐等时机到来。这个时机就是贾南风废太子事件。惠帝太子司马通不是贾南风所生:

“遂谋废太子,以所养代立。”

贾南风废太子事件引起了西晋政局的强烈“地震”,一方面暴露了后党干政的直接结果是要排斥其他权势阶层在统治集团中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其他势力联合起来消灭后党势力创造了借口。于是:

“贾后矫诏害庶人通于许昌……梁王肜、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颁皆遇害,侍中贾谧及党与数十人皆伏诛。”

后党势力被一网打尽,贾南风也死于战乱。藩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党集团彻底失败。官僚士大夫阶层也因他们的各自选择,分道扬镳,下场各异。官僚士大夫阶层在后党和藩王阶层的强势挤压下,已丧失了独立坐大、担当重任的机会。当藩王将后党势力赶尽杀绝以后,藩王势力在统治集团中一枝独秀。与此同时,藩王所固有的君王天下的野心得到了极大的刺激,赵王伦灭掉后党,做取而代之的准备:

“淮南王允、齐王同以伦、秀骄僭,内怀不平……伦僭位,以惠帝为太上皇,迁于金墉。”

王同等起兵讨伐赵王伦,一场最终致使西晋政权彻底毁灭的“八王之乱”开始了。

综上所述,在西晋统治的延续中,时逢弱帝当政和后党、外戚干政,以至于惠帝时期的西晋统治框架已经不能控制各种势力的发展,只能从“八王之乱”开始,走向完全崩溃的解体,导致司马氏一族落得个人死国破的惨烈下场。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历史无数次证明了,伴随着一个朝代灭亡的一定是无尽的惨烈景象,西晋自然也不能例外。

公元266年(曹魏咸熙两年)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开始,至公元316年,汉赵军队攻入长安,俘虏晋愍帝为止,西晋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50年。

诚然,八王之乱是导致西晋走向灭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八王之乱也只是一个表现,而八王之乱所体现出来的西晋王朝内部权力分配不公才是西晋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里表过不提。

那么,西晋灭亡之时有多惨烈呢?我们要知道,灭亡西晋的是匈奴人建立的汉赵政权,而西晋所处的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西晋王朝内部的瓦解,导致对周边各民族部落的控制力下降,进而导致了以匈奴、羯、氐、羌、鲜卑为首的胡人陆续南下建立政权,即五胡十六国。

当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西晋的就是匈奴人刘渊,刘渊死后,刘聪继位,他继续率领军队先后两次围攻晋国都城,并先后俘虏了西晋两位皇帝——晋怀帝和晋愍帝。

然而即便晋怀帝主动投降,刘聪还是下令对洛阳城进行烧杀抢掠,大批百姓被害,古都洛阳亦陷入漫天大火之中,昔日繁华景象不再。

晋怀帝被害后,晋愍帝在长安登基,然而刘聪再次率兵席卷而来,他下令将长安团团围住,几日下来,长安百姓如深陷地狱般苦不堪言,晋愍帝不忍百姓继续受苦,便决定出城投降。

据史书记载晋愍帝自己乘坐羊车,脱去上衣,口衔玉璧,侍从抬着棺材,出城投降,而城中百姓则纷纷拉住羊车,不让晋愍帝出城,可是匈奴人放出话说,若不投降,破城之际便是屠城之时,晋愍帝不忍万千百姓随自己陪葬,便坚决出了城,百姓无不跪拜恸哭,很多大臣亦自杀明志。

虽然晋愍帝投降了,但最终还是被刘聪杀害,就像当年的晋怀帝那般,亡国之君又有几人能够独善其身的呢?

晋愍帝的死代表着西晋王朝的正式覆灭,虽然晋愍帝成了亡国之君,但亡国之责实不该加在他的头上。

而伴随着西晋灭亡的则是北方万千百姓的灾难降临,自此以后,北方大地陷入了胡人的长期统治中,很多胡人政权将汉人当作低等民族,动辄压迫甚至肆意残杀汉人,拒不完全统计,西晋灭亡后,北方汉人十不存一,很多胡人军队甚至将汉人小孩和女子充当军粮,据一些野史记载,当时的北方汉人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想尽一切办法南渡,另一个就是自杀,否则落入胡人手中,将会在无尽的痛苦与折磨还有巨大的恐惧中死去。

第3个回答  2020-10-30
非常惨烈。因为西晋灭亡的时候,司马炎一脉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无人生还,所以非常惨烈。
第4个回答  2020-11-04
西晋灭亡的时候特别惨烈,城池都被烧毁了,百姓也被屠戮殆尽,城池里都是尸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