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肥胖病症的辨证用药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胃热滞脾

[辨证要点]多食,消食善饥,形体肥胖,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胃泻火,佐以通腑。

[方药]小承气汤合保和丸加减:生大黄12g,枳实9g,泽泻15g,焦三仙各15g,茯苓15g,清半夏12g,鸡内金15g。

方中生大黄清泻胃热,通腑化滞;枳实通腑理气;焦三仙、鸡内金、清半夏导滞和胃健脾;泽泻、茯苓淡渗利湿。

胃热甚者加黄连、山栀。

(二)脾虚不运

[辨证要点]形体臃肿,神倦乏力,胸闷腹胀,足跗时有浮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台党参15g,赤猪苓15g,茯苓15g,苍术12g,白术12g,清半夏12g,泽泻15g,车前子10g,砂仁6g,蔻仁10g,肉桂6g。

方中党参、苍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利湿;半夏、砂仁、蔻仁和中醒脾;肉桂温通阳气,以助脾健运。

下肢浮肿者加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腹胀便溏者加陈皮,肉桂倍量。

(三)痰湿壅阻

[辨证要点]形体肥胖,身体重着,困乏神疲,口干不欲饮,伴眩晕、胸闷、嗜睡、妇女闭经,舌苔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消痞。

[方药]导痰汤:半夏10g,橘红15g,茯苓15g,枳实8g,南星6g,生姜9g。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化痰,生姜降气化痰,枳实行气化痰,南星祛风化痰。

痰浊化热者,加竹茹、黄芩、瓜蒌仁。

(四)气滞血瘀

[辨证要点]形体丰满,面色紫红或暗红,胸闷胁胀,心烦易怒,夜不能寐和夜寐不安,大便秘结,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瘀筋,脉沉陷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散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当归9g,桃仁12g,红花9g,地黄9g,赤芍6g,柴胡3g,枳实6g,桂枝10g,枳壳10g,蒲黄6g,五灵脂6g。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祛瘀;四逆散行气和血散结;枳壳升降气机,宽胸除满;合失笑散之蒲黄、五灵脂,以加强通利血脉,活血散结之功。

瘀热内结,口干口苦加茵陈、山栀、大黄、黄芩等;气机郁滞,加郁金、厚朴、陈皮、莱菔子。

(五)脾肾阳虚

[辨证要点]形体肥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利水化饮。

[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茯苓12g,白芍9g,白术6g,附子9g,生姜9g,桂枝9g,炙甘草6g。

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脾肾,温阳化气,利水化饮;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白术健脾燥湿,以利水湿;白芍缓急且利小便;甘草益气和中;生姜助桂附以温阳散寒。

气短自汗,加人参、黄芪;尿少浮肿加泽泻、猪苓、大腹皮;畏寒肢冷加补骨脂、仙茅、仙灵脾,重用附子、桂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