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风格经历了几个变化阶段?

如题所述

李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以“飘逸”二字难以概括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出蜀前后,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一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一步步接近现实,豪放之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为悲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4
李白的诗歌风格经历了几个变化阶段:
1. 初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
2. 二入长安之后,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一步步接近现实,豪放之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
3. 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为悲壮。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第2个回答  2020-05-08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
性格
。他蔑视
封建等级制度
,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
李白图片
理想幻灭,封建礼教
等级制度
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
个性
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
生活态度
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
纵酒狂歌
,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人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
笔下
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
吐纳风云
,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
叛逆精神
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
内涵
,并富于社会意义和
时代特征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
一面
,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
文人
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李白生活在
盛唐
时期,他性格豪迈,
热爱祖国
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
意境
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