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启迪意义的哲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庄子的哲学虽然有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成分,但在他的自由哲学中也有着许多给人以启迪的闪光点。庄子善用比喻说明事理,和孔子一样不爱谈及鬼神,而乐于用幽默的小故事小笑话谈及哲理,启发人们思考。

庄子在《逍遥游第一》中,讲了“小麻雀的得意”和“大葫芦”的故事。意思是说,小麻雀的飞行、知识、境界都和大鹏不同。大鹏能飞九万里高空,小麻雀自认为自己飞到树上唱歌、飞到地上吃小虫,自来自去多逍遥,何必花那么大力气,飞那么高干吗?所以我们不必嘲笑小麻雀,也不必羡慕大鹏鸟,人各有志,能自由自在就行。大葫芦到底有没有用呢?庄子的好友惠施得到了魏王给他的一些大葫芦种子。收获了大葫芦,惠施用来盛水,可是一拿起就破了,因为原料不坚固;切成两半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惠施认为这葫芦虽大,却大得无用,就把它打破了。庄子却用网把它套起来,然后绑在腰上做腰舟,得意地浮在水中。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庄子的妙法是无用之用。

庄子在《养生主第三》中讲了“庖(páo)丁解牛”的故事,意思是说,疱丁替文惠君解剖牛,开始只看到牛的整体,不知牛的结构,后来能顺利地解剖。问其何因?“道”也。道即规律,疱丁眼中已见到牛身上的筋骨脉络了。已心领神会,其刀锋只在牛身上筋骨缝隙中游来游去,任意活动。这故事说明人世间的错综复杂与牛身上的结构是一样的,不懂道理的人,在世上横冲直闯,只会徒然地损耗形神。这就是顺其规律而行事的哲理。

庄子在《人世间第四》中讲了“爱马的人”和“油把自己烧干了”的故事。意思是说,从前有个极喜爱马的人,平时用竹编的筐去接马粪,用巨大的海蛤去装马尿。有一天,他去拍马背上的吸血苍蝇……但马一受惊就踢死了养马的人。所以,你喜欢一个人,但那个人不一定了解你的爱。庄子又说,油脂被用来点火,结果把自己烧光了;桂树可以吃,被人砍下来吃掉了;漆树可以防腐,被人用刀子割了;树被拿来做斧头的柄,反过来砍伐它自己;商鞅、吴起、苏泰、张仪都很聪明,但都不得好死,“聪明”有时成为杀死自己的工具。这就是事物走向反面的哲理。

庄子在《外物第二十六》中,讲了《庄周贷粟》和《得鱼忘筌》的故事。其意思是说,庄周因家贫穷,有一次去向监河侯借粟米,救救急。结果得到的回答是:等我向老百姓收到税钱后再借给你。庄子就气得幽默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有人叫我,原来是一条鱼,快要渴死了,对我说:“给我一点水喝好吗?”我对这条鱼说:“可以啊!等我去南游吴越,向吴王请求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归大海吧!”结果,那条鱼便流着眼泪对我说:“那你不如明早到卖鱼干的店铺去找我吧!”所以,道理不在大小,但要恰如其分才好。大而不合理,便一无是处了。

庄子还说,“筌”是用来捕鱼的,捉得鱼以后,筌就可以舍弃了;捕兽器是用来捉兔子的,捉到兔子以后,捕兽器便可以舍弃了;言语文字是用来传达思想的,意思已经传达了以后,言语文字便可舍弃了。这些不是舍本逐末了吗?庄子在这里幽默地讲了本与末的辩证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